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7页 |
1.1.1 工业摄影测量概念及特点 | 第10页 |
1.1.2 工业摄影测量现状 | 第10-16页 |
1.1.3 大型高温锻件的重要地位 | 第16-17页 |
1.1.4 课题来源 | 第17页 |
1.2 大型高温锻件测量现状 | 第17-23页 |
1.2.1 大型高温锻件测量的特点 | 第17-18页 |
1.2.2 大型高温锻件的测量现状 | 第18-22页 |
1.2.3 现状总结 | 第22-23页 |
1.3 论文内容结构 | 第23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高温锻件测量系统中主要硬件的选型 | 第24-44页 |
2.1 光源 | 第24-28页 |
2.1.1 光源的作用 | 第24-26页 |
2.1.2 光源的分类 | 第26-27页 |
2.1.3 光源的相关参数 | 第27-28页 |
2.1.4 光源的选取 | 第28页 |
2.2 相机 | 第28-35页 |
2.2.1 相机的分类 | 第28-29页 |
2.2.2 相机芯片 | 第29-31页 |
2.2.3 相机的相关参数及技术 | 第31-34页 |
2.2.4 相机的选取 | 第34-35页 |
2.3 镜头 | 第35-38页 |
2.3.1 镜头的基本构成 | 第35-36页 |
2.3.2 镜头的分类 | 第36页 |
2.3.3 镜头的相关参数及技术 | 第36-38页 |
2.3.4 镜头的选取 | 第38页 |
2.4 高温锻件测量系统中主要硬件的选择 | 第38-43页 |
2.4.1 现场环境介绍 | 第38-39页 |
2.4.2 光源选择 | 第39-40页 |
2.4.3 相机选择 | 第40页 |
2.4.4 镜头选择 | 第40-41页 |
2.4.5 绿色激光投点器 | 第41-42页 |
2.4.6 红光滤光片 | 第42-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激光投影人工标志及其处理 | 第44-52页 |
3.1 人工标志 | 第44-45页 |
3.2 高温锻件尺寸测量中的激光投影标志 | 第45-48页 |
3.2.1 特殊工况需求特点 | 第46页 |
3.2.2 技术指标 | 第46页 |
3.2.3 设计方案 | 第46-47页 |
3.2.4 加工制作 | 第47-48页 |
3.3 高温锻件测量中图像的处理 | 第48-51页 |
3.3.1 高温锻件测量中图像处理算法 | 第48-50页 |
3.3.2 精度测试 | 第50-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激光点标志图像的无驱动匹配 | 第52-60页 |
4.1 同名像点匹配现状 | 第52-56页 |
4.1.1 核线影像匹配方法 | 第53页 |
4.1.2 驱动匹配同名像点法 | 第53-54页 |
4.1.3 前方交会匹配方法 | 第54页 |
4.1.4 双核线约束匹配方法 | 第54-55页 |
4.1.5 无驱动点匹配 | 第55-56页 |
4.1.6 几种方法组合 | 第56页 |
4.2 三目工业摄影测量中激光标志像点的无驱动匹配方法 | 第56-58页 |
4.2.1 人工标志点无驱动匹配原理 | 第56-57页 |
4.2.3 基于核线约束的三相机人工标志匹配方法的相关阈值设置 | 第57-58页 |
4.3 匹配实验 | 第58-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高温锻件尺寸在位测量系统 | 第60-75页 |
5.1 高温锻件测量系统方案及整体设计 | 第60页 |
5.2 硬件集成 | 第60-62页 |
5.2.2 相机防护及控制器 | 第61-62页 |
5.2.3 数据线设置 | 第62页 |
5.3 软件设计与研发 | 第62-63页 |
5.4 软件功能介绍 | 第63-70页 |
5.4.0 软件界面 | 第63-64页 |
5.4.1 锻件信息采集模块 | 第64页 |
5.4.2 锻件图像采集模块 | 第64-65页 |
5.4.3 锻件图像处理模块 | 第65-66页 |
5.4.5 锻件同名像点匹配模块 | 第66-67页 |
5.4.6 锻件物方点三维坐标解算模块 | 第67-68页 |
5.4.7 锻件物方点三维坐标查看模块 | 第68-69页 |
5.4.8 其他附属功能 | 第69-70页 |
5.5 系统精度测试 | 第70-74页 |
5.5.1 实验室精度测试 | 第70-72页 |
5.5.2 锻件现场精度测试 | 第72-7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实际工程应用 | 第75-80页 |
6.1 工程背景与指标要求 | 第75-76页 |
6.1.1 工程背景 | 第75页 |
6.1.2 技术指标 | 第75-76页 |
6.1.3 经济目标 | 第76页 |
6.2 系统工作流程 | 第76-79页 |
6.2.1 系统工作环境 | 第76页 |
6.2.2 现场工作流程 | 第76-78页 |
6.2.3 工件测量 | 第78-79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7.1 论文的主要工作总结 | 第80页 |
7.2 论文创新点总结 | 第80-81页 |
7.3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