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遗传学论文--遗传学分支学科论文--发生遗传学(发育遗传学)、生理遗传学论文

线粒体调控原始卵泡形成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36页
    1.1 原始卵泡的形成第10-14页
        1.1.1 雌性生殖细胞的起源及原始生殖细胞的迁移第12页
        1.1.2 卵包囊形成第12-13页
        1.1.3 卵包囊解体及原始卵泡的形成第13-14页
    1.2 体细胞粘附和迁移与原始卵泡形成第14-15页
    1.3 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与原始卵泡形成第15页
    1.4 卵母细胞死亡与原始卵泡形成第15-16页
        1.4.1 自噬和坏死与卵母细胞死亡第15-16页
        1.4.2 凋亡与卵母细胞死亡第16页
    1.5 原始卵泡形成的分子机制第16-23页
        1.5.1 转录因子第16-17页
        1.5.2 生长因子及信号分子第17-21页
        1.5.3 激素第21-23页
    1.6 线粒体的形态与功能第23-30页
        1.6.1 线粒体的功能第23-25页
        1.6.2 线粒体的分裂与融合第25-26页
        1.6.3 线粒体的形态变化与凋亡第26-30页
    1.7 线粒体与生殖第30-34页
        1.7.1 卵母细胞及早期胚胎中线粒体的数量及结构第30-31页
        1.7.2 卵母细胞及早期胚胎中线粒体的分布受到高度调节第31-32页
        1.7.3 卵母细胞及早期胚胎中能量代谢第32-33页
        1.7.4 线粒体在卵母细胞凋亡及ROS清除中的作用第33页
        1.7.5 与衰老相关的生殖疾病与线粒体功能障碍第33-34页
        1.7.6 Krakauer and Mira假说第34页
    1.8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第34-36页
第2章 材料和方法第36-50页
    2.1 实验材料第36-38页
        2.1.1 试剂第36-38页
        2.1.2 实验动物第38页
    2.2 实验方法第38-47页
        2.2.1 胎鼠卵巢组织石蜡包埋及切片第38-39页
        2.2.2 免疫组织化学第39-40页
        2.2.3 胎鼠及新生老鼠双向电泳分析及质谱分析第40-42页
        2.2.4 Western blot第42-43页
        2.2.5 胎鼠卵巢体外培养第43页
        2.2.6 体外培养卵巢siRNA转染第43页
        2.2.7 卵巢组织电镜包埋及切片染色后电镜观察第43-44页
        2.2.8 卵巢组织免疫胶体金第44页
        2.2.9 卵巢组织ATP水平检测第44-45页
        2.2.10 卵巢组织ROS水平检测第45页
        2.2.11 卵巢组织膜电位水平检测第45页
        2.2.12 卵巢组织mitochondria mass水平检测第45页
        2.2.13 卵巢组织GSH水平检测第45-46页
        2.2.14 TUNEL检测第46页
        2.2.15 mRNA表达水平的Q-PCR检测第46-47页
    2.3 数据分析第47-50页
        2.3.1 切片统计标准第47-48页
        2.3.2 卵母细胞和各级卵泡计数标准第48页
        2.3.3 能用于电镜分析的卵母细胞标准第48页
        2.3.4 统计分析第48-50页
第3章 研究结果和讨论第50-80页
    3.1 原始卵泡形成过程中差异表达蛋白质的筛选第50-54页
        3.1.1 小鼠卵巢中卵泡的发育第51-52页
        3.1.2 2D-PAGE及MALDI-TOF/TOF的结果和验证第52-54页
    3.2 蛋白功能筛选第54-59页
        3.2.1 原始卵泡形成阶段差异表达蛋白功能筛选的平台第54-57页
        3.2.2 发现29个参与原始卵泡形成的功能蛋白第57-59页
        3.2.3 小结与讨论第59页
    3.3 线粒体相关蛋白敲减对线粒体及原始卵泡形成的影响第59-66页
        3.3.1 功能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9-60页
        3.3.2 线粒体相关蛋白的敲减后卵母细胞中线粒体形态异常比例增加第60-63页
        3.3.3 线粒体相关蛋白的敲减线粒体功能受损第63-64页
        3.3.4 线粒体相关蛋白的敲减后凋亡的卵母细胞增加第64-66页
    3.4 SOD1突变通过影响线粒体的结构及功能影响原始卵泡形成第66-75页
        3.4.1 SOD1~(G93A)突变鼠卵巢的卵母细胞线粒体形态异常第66-67页
        3.4.2 SOD1~(G93A)突变鼠中卵母细胞的凋亡增加第67-70页
        3.4.3 SOD1突变卵巢中原始卵泡数量减少第70-71页
        3.4.4 恢复Sod1~(G93A)突变卵巢线粒体的氧化还原状态能够有效的恢复线粒体功能及原始卵泡形成第71-73页
        3.4.5 小结与讨论第73-75页
    3.5 生理状态下线粒体与原始卵泡形成的关系第75-80页
        3.5.1 不同发育时间点卵巢卵母细胞中线粒体的形态及数量的变化第75-77页
        3.5.2 卵包囊卵母细胞和原始卵泡卵母细胞中线粒体的形态及数量的变化及卵母细胞的命运第77-78页
        3.5.3 小结与讨论第78-80页
第4章 结论第80-84页
参考文献第84-108页
附录1 参加会议情况第108-110页
附录2 中英文对照表第110-112页
附录3 siRNA序列第112-117页
附录4 原始卵泡形成过程中差异表达蛋白第117-118页
致谢第118-12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成果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蕙兰内参基因的筛选与A类花发育基因的表达特性研究
下一篇:α-地中海贫血分子诊断、非侵入性产前检测21-三体的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