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11页 |
ABSTRACT | 第11-21页 |
前言 | 第25-34页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页 |
2 肉毒毒素研究进展 | 第25-34页 |
2.1 毒素的来源和分布 | 第25-26页 |
2.2 肉毒毒素的理化性质和提取方法 | 第26-27页 |
2.3 肉毒毒素结构和作用方式 | 第27-30页 |
2.4 BoNT检测及预防 | 第30-32页 |
2.5 肉毒毒素中毒特点和预防 | 第32-34页 |
第一章 A型肉毒毒素重链C末端保护性抗原的制备 | 第34-53页 |
1.1 材料 | 第35-36页 |
1.1.1 网上GeneBank检索获得A型肉毒毒素的蛋白序列及三维立体结构 | 第35页 |
1.1.2 DNASTAR蛋白分析软件 | 第35页 |
1.1.3 B细胞表位优势区域的平均抗原性指数(AI)评分标准 | 第35页 |
1.1.4 网络服务器分析系统ExPasy系统 | 第35-36页 |
1.2 方法 | 第36-38页 |
1.2.1 A型肉毒毒素重链C末端抗原表位的预测 | 第36-37页 |
1.2.2 A型肉毒毒素重链C末端抗原多肽的合成 | 第37-38页 |
1.3 结果 | 第38-50页 |
1.3.1 A型肉毒毒素重链C末端抗原表位的预测 | 第38-48页 |
1.3.2 合成多肽的质谱分析结果 | 第48-50页 |
1.4 讨论 | 第50-53页 |
第二章 BoNT/A抗原表位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检测 | 第53-70页 |
2.1 材料 | 第53-56页 |
2.1.1 主要试剂 | 第53页 |
2.1.2 仪器设备 | 第53-54页 |
2.1.3 细胞 | 第54页 |
2.1.4 培养基和缓冲液 | 第54-56页 |
2.2 方法 | 第56-64页 |
2.2.1 多肽合成抗原的制备 | 第56页 |
2.2.2 小鼠免疫 | 第56页 |
2.2.3 饲养细胞的制备 | 第56-57页 |
2.2.4 脾淋巴细胞的制备 | 第57页 |
2.2.5 髓瘤细胞的准备 | 第57-58页 |
2.2.6 细胞融合 | 第58-59页 |
2.2.7 融合细胞的培养 | 第59页 |
2.2.8 筛选(Screening) | 第59-60页 |
2.2.9 克隆(Cloning) | 第60-61页 |
2.2.10 体外扩大培养 | 第61页 |
2.2.11 细胞冻存 | 第61页 |
2.2.12 小鼠腹水制备 | 第61页 |
2.2.13 腹水抗体效价的测定 | 第61页 |
2.2.14 亚类鉴定 | 第61-62页 |
2.2.15 腹水抗体的纯化 | 第62-63页 |
2.2.16 抗体纯度的鉴定 | 第63-64页 |
2.2.17 蛋白绝对含量测定 | 第64页 |
2.2.18 抗体效价测定 | 第64页 |
2.2.19 抗体特异性检测 | 第64页 |
2.3 结果 | 第64-68页 |
2.3.1 细胞融合 | 第64页 |
2.3.2 杂交瘤克隆化结果 | 第64-65页 |
2.3.3 单抗分型 | 第65页 |
2.3.4 抗体效价测定 | 第65-66页 |
2.3.5 单抗纯化结果 | 第66-67页 |
2.3.6 稳定性实验 | 第67-68页 |
2.3.7 抗体特异性检测 | 第68页 |
2.4 讨论 | 第68-70页 |
2.4.1 融合和阳性株筛选 | 第68-69页 |
2.4.2 关于单抗的纯化方法 | 第69页 |
2.4.3 肉毒毒素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69-70页 |
第三章 全文小结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79-80页 |
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