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乡村园林生态建设探讨--以成都实践为例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导论第13-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7页
        1.1.1 乡村园林生态建设的现状第13-14页
        1.1.2 乡村园林生态建设的需求第14-15页
        1.1.3 乡村园林生态建设的重要性第15-17页
    1.2 研究区域,内容和意义第17-19页
        1.2.1 研究区域第17-18页
        1.2.2 研究内容第18页
        1.2.3 研究意义第18-19页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9-21页
        1.3.1 研究思路第19-20页
        1.3.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4 文献综述第21-23页
        1.4.1 乡村和乡村园林生态建设第21-22页
        1.4.2 乡村园林生态建设的功能第22-23页
2 乡村园林生态建设概述第23-33页
    2.1 乡村园林生态建设的概念第23-25页
        2.1.1 乡村园林的含义第23页
        2.1.2 现代园林生态设计第23-24页
        2.1.3 乡村生态系统第24页
        2.1.4 乡村园林生态建设的概念第24-25页
    2.2 乡村园林生态建设的演变第25-26页
        2.2.1 乡村园林的产生与发展第25页
        2.2.2 园林生态设计的产生与发展第25页
        2.2.3 乡村生态系统的产生与发展第25-26页
        2.2.4 乡村园林生态建设的提出第26页
    2.3 乡村园林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第26-28页
        2.3.1 乡村园林生态建设的区域范围第26-27页
        2.3.2 乡村园林生态建设的规划范围第27-28页
    2.4 乡村园林生态建设的特征关系第28-30页
        2.4.1 乡村园林生态建设与自然的关系第28页
        2.4.2 乡村园林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第28-29页
        2.4.3 乡村园林生态建设与人文的关系第29页
        2.4.4 乡村园林生态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第29页
        2.4.5 乡村园林生态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第29-30页
    2.5 乡村园林生态建设的功能体现第30-31页
        2.5.1 生活居住功能第30页
        2.5.2 生态功能第30页
        2.5.3 历史文化功能第30-31页
        2.5.4 利于乡村的发展第31页
    2.6 乡村园林生态建设的总体概况第31-33页
        2.6.1 合理规划设计第31-32页
        2.6.2 城乡结合发展第32页
        2.6.3 乡村园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第32-33页
3 国内外乡村园林生态建设案例分析第33-39页
    3.1 亚洲国家园林生态建设案例分析第33-34页
        3.1.1 韩国“新村运动”第33-34页
        3.1.2 日本“造村运动”第34页
    3.2 西方国家园林生态建设案例分析第34-36页
        3.2.1 法国加大乡村园林生态建设预算第34-35页
        3.2.2 德国的园林“生态村”建设第35页
        3.2.3 英国郊野公园的建设第35-36页
        3.2.4 美国“乡村中心”建设第36页
    3.3 国内乡村园林生态建设案例分析第36-39页
        3.3.1 杭州於潜镇昔口村建设经验第37页
        3.3.2 深圳“田园海上风光”基塘生态园建设经验第37页
        3.3.3 安徽小张庄村建设经验第37-39页
4 我国乡村园林生态建设的现状分析——以成都为例第39-55页
    4.1 成都乡村基本情况第39-45页
        4.1.1 自然环境情况第41页
        4.1.2 自然资源情况第41-44页
        4.1.3 乡村社会经济情况第44-45页
    4.2 主要探索和成绩第45-49页
        4.2.1 生态环境方面第46页
        4.2.2 生态旅游方面第46-48页
        4.2.3 生态景观方面第48-49页
        4.2.4 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第49页
    4.3 主要问题第49-55页
        4.3.1 乡村环境污染严重,生态遭到破坏第50页
        4.3.2 乡村地方性特色景观减弱第50-51页
        4.3.3 乡村建设规划布局混乱第51页
        4.3.4 乡村生态文化遭到破坏第51页
        4.3.5 原因分析第51-55页
5 乡村园林生态建设的思考第55-65页
    5.1 乡村园林生态建设的理论依据第55-58页
        5.1.1 乡村园林生态建设的美学原理第55页
        5.1.2 乡村园林生态建设中的景观学原理第55-56页
        5.1.3 乡村园林生态建设的生态学原理第56-57页
        5.1.4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乡村园林生态建设的应用第57页
        5.1.5 乡村园林生态建设的产城一体理论第57-58页
    5.2 乡村园林生态建设的原则第58-60页
        5.2.1 尊重自然、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原则第58页
        5.2.2 坚持与乡村经济实力结合,采用相应发展模式的原则第58页
        5.2.3 保持地方文化氛围原则第58-59页
        5.2.4 坚持政策指导与群众积极参与结合的原则第59页
        5.2.5 坚持法治乡村建设和多元化投资乡村的原则第59页
        5.2.6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第59-60页
    5.3 乡村园林生态建设的规划第60-61页
        5.3.1 乡村生态环境规划第60页
        5.3.2 乡村生态园林景观规划第60-61页
    5.4 重视乡村园林生态建设的生态保护第61-62页
        5.4.1 乡村重要生态资源的保护第61-62页
        5.4.2 乡村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第62页
        5.4.3 乡村历史生态文化的保护第62页
    5.5 乡村园林生态建设的要求第62-63页
        5.5.1 经济方面要求第62页
        5.5.2 人力方面要求第62-63页
        5.5.3 政策方面要求第63页
    5.6 乡村园林生态建设的具体实施办法第63-65页
        5.6.1 保证资金投入第63-64页
        5.6.2 做好招投标工作第64页
        5.6.3 实地勘测,详细规划第64页
        5.6.4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第64-65页
6 结语第65-67页
    6.1 主要研究结论第65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65-66页
    6.3 有待完善的工作和研究前景展望第66-67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67-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电动叉车门架系统研究
下一篇: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HRM)系统的建立及其在基因多态性和突变检测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