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13-21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1.2.1 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经济发展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3 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关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研究方法、基本框架和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3.2 基本框架 | 第19-20页 |
1.3.3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2 城市化、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概念解释及相关理论 | 第21-29页 |
2.1 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概念解释 | 第21-23页 |
2.1.1 城市化 | 第21-22页 |
2.1.2 人口城市化 | 第22页 |
2.1.3 经济发展水平 | 第22-23页 |
2.2 城市化、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理论 | 第23-29页 |
2.2.1 城市化的相关理论 | 第23-24页 |
2.2.2 人口城市化的相关理论 | 第24页 |
2.2.3 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 | 第24-26页 |
2.2.4 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理论 | 第26-29页 |
3 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 | 第29-33页 |
3.1 我国当前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现状分析 | 第29-30页 |
3.2 我国当前人口城市化滞后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分析 | 第30-33页 |
3.2.1 人口城市化滞后抑制了国内整体消费需求 | 第30-31页 |
3.2.2 人口城市化滞后阻碍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 第31-32页 |
3.2.3 人口城市化滞后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 第32页 |
3.2.4 人口城市化滞后恶化了资源环境问题 | 第32-33页 |
4 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分析 | 第33-39页 |
4.1 我国人口城市化发展过程概述 | 第33页 |
4.2 我国当前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分析 | 第33-38页 |
4.3 基于我国当前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研究结论 | 第38-39页 |
5 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城市化滞后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成因分析 | 第39-44页 |
5.1 产业结构层面分析 | 第39-41页 |
5.1.1 重工业的优先发展制约了人口城市化 | 第39页 |
5.1.2 农业的赢弱发展制约了人口城市化 | 第39-40页 |
5.1.3 农村非农产业的落后发展制约了人口城市化 | 第40页 |
5.1.4 第三产业的滞后发展制约了人口城市化 | 第40-41页 |
5.2 制度层面分析 | 第41-42页 |
5.2.1 户籍制度阻碍了人口城市化 | 第41页 |
5.2.2 农村土地制度阻碍了人口城市化 | 第41-42页 |
5.3 社会人口层面分析 | 第42-43页 |
5.3.1 庞大的人口基数减缓了人口城市化 | 第42-43页 |
5.3.2 松动的生育政策减缓了人口城市化 | 第43页 |
5.4 认识层面分析 | 第43-44页 |
6 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 第44-50页 |
6.1 优化产业结构 | 第44-46页 |
6.1.1 发展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战略,有利于推动人口城市化 | 第44页 |
6.1.2 实施农业现代化战略部署,有利于实现人口城市化 | 第44-45页 |
6.1.3 推进农村非农产业的革新发展,有利于促进人口城市化 | 第45页 |
6.1.4 加快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发展人口城市化 | 第45-46页 |
6.2 创新制度建设 | 第46-47页 |
6.2.1 改革户籍制度,促进人口城市化 | 第46-47页 |
6.2.2 整改农村土地制度,推进人口城市化 | 第47页 |
6.3 抓好社会民生 | 第47-48页 |
6.3.1 提高民生权重,有利于确保人口城市化 | 第47-48页 |
6.3.2 稳持低生育率,有利于保证人口城市化 | 第48页 |
6.4 扭转认识偏差 | 第48-50页 |
6.4.1 打破思想局限,有助于提高人口城市化 | 第48页 |
6.4.2 消除负面恐惧,有助于加快人口城市化 | 第48-49页 |
6.4.3 刷新应时观念,有助于驱动人口城市化 | 第49-50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7.1 本文结论 | 第50页 |
7.2 展望与不足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