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铁路养护与维修论文--线路检测及设备、检测自动化论文

钢轨轮廓测量仪的研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钢轨磨耗测量技术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尺规检测第11-12页
        1.2.2 接触式测量第12-13页
        1.2.3 非接触式测量第13-15页
        1.2.4 技术现状总结第15页
    1.3 论文的工作与内容第15-17页
        1.3.1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5-16页
        1.3.2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6-17页
第二章 仪器机械结构设计第17-33页
    2.1 钢轨磨耗测量基本内容与允许限度第17-18页
        2.1.1 钢轨磨耗测量项点第17-18页
        2.1.2 钢轨磨耗允许限度第18页
    2.2 测量方案的选定第18-19页
    2.3 仪器结构的设计要求第19-20页
        2.3.1 测量仪器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第19页
        2.3.2 钢轨轮廓测量仪机械结构的具体要求第19-20页
    2.4 GJY-T2型轨道检查仪简介第20-22页
    2.5 测量原理及结构优化第22-29页
        2.5.1 钢轨轮廓测量原理第22-24页
        2.5.2 测量轮半径补偿原理第24页
        2.5.3 机构参数优化仿真第24-28页
        2.5.4 测量轮半径选择第28-29页
    2.6 仪器机械结构设计第29-32页
        2.6.1 固定端盖的设计第30-31页
        2.6.2 传感器的固定连接结构第31-32页
        2.6.3 伸缩杆的设计第32页
    2.7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仪器硬件电路设计第33-43页
    3.1 硬件系统总体方案第33-34页
    3.2 传感器电路设计第34-36页
        3.2.1 角位移传感器的选择第34页
        3.2.2 角位移传感器的特性第34-35页
        3.2.3 传感器电路第35-36页
    3.3 单片机电路设计第36页
        3.3.1 单片机的选型第36页
        3.3.2 单片机电路第36页
    3.4 模数转换电路的设计第36-39页
        3.4.1 A/D转换位数的确定第36-37页
        3.4.2 Max197介绍第37-38页
        3.4.3 A/D电路的设计第38-39页
    3.5 数据发送电路的设计第39-40页
        3.5.1 蓝牙模块原理介绍第39-40页
        3.5.2 数据发送电路设计第40页
    3.6 电源电路设计第40-42页
        3.6.1 电源电路总体方案第40-41页
        3.6.2 电源模块设计第41-42页
    3.7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第43-48页
    4.1 测量系统的数据流程第43页
    4.2 数据的采集第43-45页
        4.2.1 MAX197的控制操作第43-44页
        4.2.2 数据采集子程序第44-45页
    4.3 数据的发送第45-47页
        4.3.1 数据发送格式设计第45-46页
        4.3.2 数据发送子程序第46-47页
    4.4 数据的接收第47页
    4.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数据处理软件设计第48-59页
    5.1 软件开发环境的说明第48页
    5.2 数据处理及实现方法第48-54页
        5.2.1 轮廓数据点拼接第49页
        5.2.2 轮廓数据点预处理第49-52页
        5.2.3 轮廓曲线分段拟合第52-54页
    5.3 钢轨磨耗值计算第54-56页
        5.3.1 测量基准面的选择第54-55页
        5.3.2 轮廓曲线的匹配第55-56页
        5.3.3 磨耗量的计算第56页
    5.4 用户界面设计第56-58页
        5.4.1 绘图过程第57页
        5.4.2 界面设计第57-58页
    5.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六章 仪器标定与测量试验第59-68页
    6.1 测量仪器的误差源分析第59-61页
        6.1.1 仪器的系统误差第59-60页
        6.1.2 仪器的随机误差第60-61页
        6.1.3 仪器的操作误差第61页
    6.2 测量仪器的标定第61-66页
        6.2.1 标定实验工具第61-62页
        6.2.2 标定方法设计第62-63页
        6.2.3 仪器标定实验第63-66页
    6.3 仪器测量试验第66-67页
        6.3.1 测量试验第66-67页
        6.3.2 实验结果第67页
    6.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七章 工作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7.1 工作结论第68-69页
    7.2 研究展望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能量回收型全新风机组实验与仿真研究
下一篇:牛乳β-乳球蛋白低聚体的结构表征及致敏性的体外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