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0-12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台湾地区金融资产证券化法制设计的比较分析 | 第14-30页 |
第一节 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理论 | 第14-18页 |
一、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 第14-15页 |
二、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特征 | 第15页 |
三、金融资产证券化的主要类型 | 第15-17页 |
四、金融资产证券化的作用分析 | 第17-18页 |
第二节 金融资产证券化立法的国际比较 | 第18-27页 |
一、美国金融资产证券化的立法分析 | 第19-22页 |
二、日本金融资产证券化的立法分析 | 第22-24页 |
三、台湾地区金融资产证券化的立法分析 | 第24-27页 |
第三节 金融资产证券化及其产品在台湾地区的发展状况 | 第27-30页 |
一、台湾地区金融资产证券化商品的发展状况 | 第27-29页 |
二、金融资产证券化在台湾地区的发展状况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台湾地区金融资产证券化框架下特殊目的信托法制研究 | 第30-44页 |
第一节 特殊目的信托的基本界定 | 第30-33页 |
一、特殊目的信托的含义 | 第31-32页 |
二、特殊目的信托的成立 | 第32-33页 |
第二节 特殊目的信托的组织架构与运行体系 | 第33-40页 |
一、特殊目的信托契约之相关当事人 | 第33-36页 |
二、特殊目的信托的运作架构与流程 | 第36-38页 |
三、特殊目的信托的变更与消灭 | 第38-40页 |
第三节 特殊目的信托架构下的受益权分析 | 第40-44页 |
一、受益权的性质与种类 | 第40-41页 |
二、受益权的分割与证券化 | 第41-42页 |
三、受益证券的发行与募集 | 第42-43页 |
四、受益证券的转让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台湾地区特殊目的信托之保护监督机制研究 | 第44-60页 |
第一节 特殊目的信托下对创设机构的风险监控方式 | 第44-52页 |
一、信用评等与信用增强机制 | 第45-48页 |
二、资产分割之落实——破产隔离 | 第48-51页 |
三、真实买卖(True Sale)理论 | 第51-52页 |
第二节 特殊目的信托下的内部监督机制 | 第52-56页 |
一、受益人权利行使的内容 | 第53-54页 |
二、受益人会议 | 第54-55页 |
三、信托监察人 | 第55-56页 |
第三节 特殊目的信托下之外部保护机制 | 第56-60页 |
一、行政监督 | 第57-58页 |
二、信息公开与揭露 | 第58-6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0-63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60页 |
第二节 启示与建议 | 第60-63页 |
一、建立信用评等机构透明度及加强究责机制 | 第61页 |
二、强化信息揭露,落实对投资人权益的保障 | 第61页 |
三、权衡金融监理之管制与自由市场机制 | 第61-62页 |
四、加速金融监理的更新进程 | 第62页 |
五、增订真实买卖的配套措施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