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导论 | 第7-10页 |
| 一、引论 | 第7-8页 |
| 二、文献研究综述 | 第8-9页 |
| 三、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基本架构 | 第9-10页 |
| 第一章 民间借贷利率管制路径的演化 | 第10-15页 |
| 第一节 中国民间借贷利率管制的范式变迁 | 第10-12页 |
| 一、放松管制阶段:1950年代建国初期 | 第10-11页 |
| 二、加强干预阶段:1960年代计划经济时期 | 第11页 |
| 三、适度调整阶段:1980年代后改革开放时期 | 第11-12页 |
| 第二节 民间借贷利率管制的西方经验 | 第12-15页 |
| 一、主观主义模式下的疏导路径 | 第12-13页 |
| 二、客观主义模式下的管控路径 | 第13页 |
| 三、介于规则与判断之间的第三种出路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我国现行民间借贷法律制度架构 | 第15-20页 |
| 第一节 我国民间借贷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 | 第15-16页 |
| 一、民事法律规定 | 第15页 |
| 二、行政法律规定 | 第15页 |
| 三、刑事法律规定 | 第15-16页 |
| 四、民间借贷法律制度的修正 | 第16页 |
| 第二节 现行民间借贷利率法律制度评析 | 第16-20页 |
| 一、民间借贷利率之民法评析 | 第17-18页 |
| 二、民间借贷利率之刑法评析 | 第18-20页 |
| 第三章 民间借贷利率司法实证化分析 | 第20-29页 |
| 第一节 上海市民间借贷实例统计分析 | 第20-23页 |
| 一、2010年-2012年间上海市民间借贷案件总体统计 | 第20-21页 |
| 二、2012年间上海市民间借贷案例中是否约定利率统计 | 第21页 |
| 三、2012年上海市民间借贷案例中利率约定数额比例统计 | 第21-22页 |
| 四、2012年上海市民间借贷案例中月息2%以上案件的借贷主体统计 | 第22-23页 |
| 第二节 民间借贷“四倍红线”适用的认定 | 第23-29页 |
| 一、企业间借贷合同及其利息如何认定 | 第24页 |
| 二、自愿给付利息中超过四倍利率的部分如何认定 | 第24-25页 |
| 三、司法解释中四倍利率参考的基准如何认定 | 第25-26页 |
| 四、四倍利率标准适用的范围如何认定 | 第26-27页 |
| 五、对于民间利息中的复利如何认定 | 第27-29页 |
| 第四章 我国民间借贷利率制度法律的重构 | 第29-34页 |
| 第一节 四倍利率保护放开之争 | 第29-30页 |
| 第二节 民间借贷利率的市场化改革 | 第30-32页 |
| 一、民间借贷利率的市场化之路 | 第30页 |
| 二、温州金融改革:利率管制改革的先行者 | 第30-32页 |
| 第三节 民间借贷利率法律体系的重构 | 第32-34页 |
| 一、立法体系中建立健全民间借贷利率的法律规制 | 第32-33页 |
| 二、司法实践中引入诚实信用与公平原则 | 第33-34页 |
| 结论 | 第34-35页 |
| 注释 | 第35-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 后记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