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社会管理视域下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前言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11-12页
        1.3.1 研究目标第11页
        1.3.2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2-13页
        1.4.1 研究方法第12页
        1.4.2 论文创新点第12-13页
第2章 社会管理与非政府组织公信力概述第13-20页
    2.1 社会管理的内涵与特点第13-14页
        2.1.1 社会管理的内涵第13-14页
        2.1.2 社会管理的特点第14页
    2.2 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的内涵及其衡量标准第14-18页
        2.2.1 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的概念界定第14-16页
        2.2.2 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的衡量标准第16-18页
    2.3 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理论基础第18-20页
        2.3.1 市民社会理论第18页
        2.3.2 善治理论第18-19页
        2.3.3 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第19-20页
第3章 公信力是非政府组织协同社会管理的内在要求第20-25页
    3.1 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功能第20-22页
        3.1.1 提供公共服务功能第20页
        3.1.2 促进沟通协调功能第20-21页
        3.1.3 发挥拾遗补缺功能第21页
        3.1.4 维护社会公平功能第21页
        3.1.5 化解社会矛盾功能第21-22页
    3.2 提升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的必要性分析第22-25页
        3.2.1 公信力是非政府组织获取社会资本的前提第22页
        3.2.2 公信力是非政府组织增强社会协同能力的保证第22-23页
        3.2.3 公信力是非政府组织促进自身持续发展的要求第23页
        3.2.4 公信力是非政府组织获取政府支持的条件第23-25页
第4章 我国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的现实考察第25-35页
    4.1 我国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的现状分析第25-26页
        4.1.1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历程第25-26页
        4.1.2 我国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的建设第26页
    4.2 近年我国非政府组织信任危机典型事件的归纳分析第26-31页
        4.2.1 2008-2012 年 20 起非政府组织信任危机事件的归纳第26-28页
        4.2.2 我国非政府组织信任危机事件反映出的突出问题第28-31页
    4.3 影响我国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的主要原因第31-35页
        4.3.1 法律层面第32页
        4.3.2 制度层面第32-33页
        4.3.3 道德层面第33-35页
第5章 提升我国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的路径选择第35-42页
    5.1 国外非政府组织公信力建设路径的经验借鉴第35-36页
        5.1.1 宽松的发展环境是前提第35页
        5.1.2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根本第35-36页
        5.1.3 多元的监督制度是保障第36页
    5.2 社会管理视域下提升我国非政府组织公信力的路径选择第36-42页
        5.2.1 加强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引导和扶持第36-37页
        5.2.2 增强非政府组织道德自觉和服务能力第37-39页
        5.2.3 构建非政府组织之间的监督制约机制第39页
        5.2.4 发挥社会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作用第39-40页
        5.2.5 依法保障非政府组织的合法地位和权益第40-42页
第6章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45-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环境公民诉讼的法定限制因素研究--公体执法和私体执法之间的平衡
下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内在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