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贸易的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1 引言 | 第8-13页 |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 1.1.2 选题意义 | 第9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3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1.3.3 特色及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 2 文化贸易概述 | 第13-19页 |
| 2.1 文化产业与文化贸易的定义 | 第13页 |
| 2.2 文化贸易的分类 | 第13-15页 |
| 2.2.1 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为划分标准 | 第13-14页 |
| 2.2.2 以文化硬件和文化软件作为划分标准 | 第14-15页 |
| 2.3 本文对文化贸易的界定 | 第15页 |
| 2.4 文化贸易的特点 | 第15-17页 |
| 2.4.1 文化贸易市场垄断性强 | 第15-16页 |
| 2.4.2 贸易自由化的例外性 | 第16-17页 |
| 2.4.3 贸易保护方式隐蔽 | 第17页 |
| 2.4.4 贸易约束条例灵活 | 第17页 |
| 2.4.5 与其他产业的强交融 | 第17页 |
| 2.5 文化产业与文化贸易的关系阐述 | 第17-19页 |
| 3 我国文化贸易发展现状 | 第19-25页 |
| 3.1 我国文化产业及贸易发展现状 | 第19-22页 |
| 3.1.1 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存在着巨额贸易逆差 | 第19-21页 |
| 3.1.2 文化贸易发展速度落后于贸易的总体增幅 | 第21页 |
| 3.1.3 文化贸易的产品结构不合理 | 第21页 |
| 3.1.4 文化产品出口地区过于集中 | 第21-22页 |
| 3.2 影响我国文化贸易发展的因素分析 | 第22-25页 |
| 3.2.1 文化产业意识尚未普及 | 第22-23页 |
| 3.2.2 市场开发及营销能力较低 | 第23页 |
| 3.2.3 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品牌 | 第23-25页 |
| 4 文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 | 第25-33页 |
| 4.1 文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回顾与分析 | 第25-27页 |
| 4.1.1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理论 | 第25页 |
| 4.1.2 罗默的经济增长理论 | 第25-26页 |
| 4.1.3 熊彼特的创新经济理论 | 第26页 |
| 4.1.4 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理论 | 第26-27页 |
| 4.2 文化贸易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 第27-29页 |
| 4.2.1 文化贸易推动经济增长 | 第27-28页 |
| 4.2.2 吸纳大量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 第28页 |
| 4.2.3 推动教育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第28-29页 |
| 4.3 文化贸易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 第29-31页 |
| 4.3.1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 第29-30页 |
| 4.3.2 改善消费结构,提升消费质量 | 第30-31页 |
| 4.3.3 促进区域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 | 第31页 |
| 4.4 文化贸易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第31-33页 |
| 4.4.1 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 | 第31-32页 |
| 4.4.2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 第32页 |
| 4.4.3 加快科技创新,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 第32-33页 |
| 5 文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第33-41页 |
| 5.1 文化产品的贸易依存度 | 第34-36页 |
| 5.2 经济对文化贸易的弹性 | 第36-37页 |
| 5.3 文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第37-41页 |
| 5.3.1 数据选择 | 第37页 |
| 5.3.2 实证假设 | 第37页 |
| 5.3.3 实证过程及结果 | 第37-41页 |
| 6 扩大文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建议 | 第41-43页 |
| 6.1 树立文化产业意识 | 第41页 |
| 6.2 拓展海外营销渠道 | 第41页 |
| 6.3 重视文化资源,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 | 第41-42页 |
| 6.4 成立专门的推进机构 | 第42页 |
| 6.5 实现文化产品输出国家的多元化 | 第42-43页 |
| 结论 | 第43-44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附录 | 第49-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