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10-11页 |
英文縮略词 | 第11-12页 |
1 前言 | 第12-15页 |
2 资料与方法 | 第15-18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16-17页 |
附图 | 第17-18页 |
3 结果 | 第18-31页 |
3.1 病理检查结果 | 第18页 |
3.2 常规二维超声对乳腺结节良恶性的评价 | 第18-19页 |
3.3 CDFI分级对乳腺结节良恶性的评价 | 第19页 |
3.4 VTQ检查结果对乳腺结节良恶性的评价 | 第19-28页 |
3.5 VTI检查结果对乳腺结节良恶性的评价 | 第28页 |
3.6 ARFI对囊性病变的评价 | 第28-29页 |
3.7 常规二维超声结合CDFI分级、VTQ值及VTI检查对乳腺结节良恶性的评价 | 第29页 |
3.8 5种方法分别对乳腺结节良恶性评价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 | 第29-31页 |
4 讨论 | 第31-39页 |
4.1 普通二维超声在鉴别乳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 第31-33页 |
4.2 CDFI分级在鉴别乳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 第33页 |
4.3 VTQ技术在鉴别乳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 第33-36页 |
4.4 VTI技术在鉴别乳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 第36页 |
4.5 常规超声结合ARFI技术鉴别乳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 第36-37页 |
4.6 ARFI对囊性病变的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 第37-38页 |
4.7 不足与展望 | 第38-39页 |
5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综述 | 第43-51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