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表 | 第8-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32页 |
1.1 DNA复制 | 第11-12页 |
1.2 真核生物的DNA复制 | 第12-15页 |
1.3 古菌DNA复制:“简化版真核复制机器” | 第15-20页 |
1.4 DNA解旋酶MCM复合物 | 第20-26页 |
1.5 真核生物的DNA复制起始 | 第26-31页 |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1-3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2-4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2-33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33-34页 |
2.3 实验试剂 | 第34-38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38-48页 |
第三章 DNA复制解旋酶激活过程中Mcm2-7双六聚体的分离及其机制 | 第48-69页 |
3.1 引言 | 第48页 |
3.2 结果 | 第48-63页 |
3.2.1 纯化内源双六聚体Mcm2-7复合物 | 第48-50页 |
3.2.2 Mcm10结合非活性的双六聚体Mcm2-7复合物 | 第50-53页 |
3.2.3 复制解旋酶与Mcm10的相互作用情况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 | 第53-54页 |
3.2.4 Mcm10的C端主要介导了与复制解旋酶相互作用 | 第54-57页 |
3.2.5 检测内源双六聚体Mcm2-7复合物的分离 | 第57-59页 |
3.2.6 复制解旋酶激活过程中的双六聚体Mcm2-7复合物的分离过程依赖于Mcm10 | 第59-61页 |
3.2.7 复制解旋酶与Mcm10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双六聚体Mcm2-7复合物的分离 | 第61-63页 |
3.3 讨论 | 第63-69页 |
3.3.1 Mcm10的C端在DNA复制起始过程中的生理功能 | 第66-67页 |
3.3.2 DNA复制解旋酶的激活机制 | 第67-69页 |
第四章 冰岛硫化叶菌sisMCM的甲基化修饰对其功能的影响 | 第69-86页 |
4.1 引言 | 第69页 |
4.2 结果 | 第69-82页 |
4.2.1 复制解旋酶sisMCM是aKMT4的体外底物之一 | 第69-70页 |
4.2.2 内源sisMCM的甲基化修饰位点与体外甲基化位点部分吻合 | 第70-72页 |
4.2.3 甲基化修饰增强了重组sisMCM在高温下的解旋酶活性 | 第72-75页 |
4.2.4 甲基化修饰没有明显改变sisMCM的热力学稳定性 | 第75-77页 |
4.2.5 sisMCM的甲基化位点位于复合物表面 | 第77-79页 |
4.2.6 模拟甲基化sisMCM在高温下具有更稳定的解旋酶活性 | 第79-82页 |
4.3 讨论 | 第82-86页 |
4.3.1 硫化叶菌sisMCM甲基化修饰可能的生理学意义 | 第82-84页 |
4.3.2 甲基化修饰维持sisMCM在高温下的解旋酶活性的原因 | 第84页 |
4.3.3 蛋白的甲基化修饰对于嗜热微生物的生理学意义 | 第84-8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9页 |
5.1 结论 | 第86页 |
5.1.1 DNA复制解旋酶激活过程中Mcm2-7双六聚体的分离及其机制 | 第86页 |
5.1.2 冰岛硫化叶菌sisMCM的甲基化修饰对其功能的影响 | 第86页 |
5.2 展望 | 第86-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7页 |
致谢 | 第97-99页 |
附录 | 第99-103页 |
附录1 菌株列表 | 第99-101页 |
附录2 质粒列表 | 第101-102页 |
附录3 引物列表 | 第102-103页 |
个人简历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