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基础理论论文--人工智能理论论文--人工神经网络与计算论文

基于改进Q-RBF神经网络模型的国产大豆价格预测研究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1 价格预测内涵及分类第12页
    1.2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14页
        1.2.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1.3.1 农产品价格预测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2 RBF神经网络在预测中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3 分位数回归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4 文献小结第18页
    1.4 论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第18-22页
        1.4.1 研究内容第18-20页
        1.4.2 创新点第20-22页
第二章 基础理论第22-30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分位数回归概述第22-23页
        2.2.1 产生背景第22页
        2.2.2 数学描述第22-23页
        2.2.3 参数估计第23页
    2.3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概述第23-25页
        2.3.1 RBF神经网络结构第23-25页
        2.3.2 RBF神经网络数学计算第25页
        2.3.3 RBF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第25页
    2.4 梯度下降法概述第25-26页
    2.5 遗传算法概述第26-28页
        2.5.1 基本概念第26页
        2.5.2 基本操作第26-28页
    2.6 分布函数与概率密度函数第28-29页
    2.7 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分位数-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第30-36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分位数-RBF神经网络模型第30-32页
    3.3 结构设计与参数估计第32-33页
    3.4 概率密度预测第33-34页
    3.5 预测模型总体框架第34-35页
    3.6 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改进Q-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与算法设计第36-50页
    4.1 引言第36页
    4.2 预测模型第36-38页
    4.3 梯度下降法与遗传算法结合的可行性第38-39页
    4.4 改进算法详细设计第39-46页
        4.4.1 数据规范化处理第39页
        4.4.2 结构与参数初始化第39-40页
        4.4.3 基于梯度下降法的模型参数估计第40-41页
        4.4.4 基于遗传算法的结构与参数设计第41-46页
    4.5 改进算法总体描述第46-48页
    4.6 小结第48-50页
第五章 中国大豆市场现状及价格行情研究第50-56页
    5.1 引言第50页
    5.2 国产大豆市场现状第50-52页
    5.3 国产大豆价格影响因素分析及指标选取第52-54页
        5.3.1 供给因素第52-53页
        5.3.2 需求因素第53页
        5.3.3 宏观经济因素第53-54页
        5.3.4 其他因素第54页
    5.4 小结第54-56页
第六章 基于改进Q-RBF神经网络模型的国产大豆价格预测研究第56-82页
    6.1 引言第56页
    6.2 数据来源及数据预处理第56-58页
        6.2.1 数据来源第56页
        6.2.2 数据预处理第56-58页
        6.2.3 模型评价指标第58页
    6.3 基于传统方法的国产大豆价格预测研究第58-66页
        6.3.1 基于均值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第58-61页
        6.3.2 基于布朗单一参数线性指数平滑法的预测结果第61-63页
        6.3.3 基于灰色模型的预测结果第63-64页
        6.3.4 传统预测方法结果分析第64-66页
    6.4 基于改进Q-RBF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研究第66-74页
        6.4.1 模型初始参数确定第66-67页
        6.4.2 结果分析第67-74页
    6.5 结果比较第74-80页
        6.5.1 预测精度比较第75-76页
        6.5.2 收敛效率比较第76-80页
    6.6 预测第80-81页
    6.7 小结第81-82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82-84页
    7.1 工作总结第82页
    7.2 本文特色第82-83页
    7.3 本文不足及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0页
附录第90-106页
致谢第106-10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馆员知识咨询能力提升研究
下一篇:某医药公司立体仓库控制系统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