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7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7-8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0页 |
四、研究创新点 | 第10-11页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基础 | 第11-19页 |
一、国家的起源与本质 | 第11-14页 |
(一)国家起源于分工和私有制 | 第11-12页 |
(二)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 第12-14页 |
二、国家的职能 | 第14-16页 |
(一)政治统治职能 | 第14页 |
(二)社会管理职能 | 第14-16页 |
三、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 第16-19页 |
(一)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 | 第16页 |
(二)国家统治社会 | 第16-17页 |
(三)国家复归于社会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深化与发展 | 第19-25页 |
一、国家治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深化与发展 | 第19-21页 |
(一)国家统治与国家管理 | 第19-20页 |
(二)国家治理 | 第20-21页 |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容 | 第21-25页 |
(一)国家治理理念现代化 | 第21-22页 |
(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 第22-23页 |
(三)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多维路径: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视野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 第25-43页 |
一、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念先导 | 第25-29页 |
(一)创新是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第一动力 | 第25-26页 |
(二)协调是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 第26页 |
(三)绿色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 第26-27页 |
(四)开放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 第27-28页 |
(五)共享是保证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 第28-29页 |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取向 | 第29-32页 |
(一)价值观“最大公约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29-30页 |
(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30-32页 |
三、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基础 | 第32-35页 |
(一)在经济新常态下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第32-33页 |
(二)提高政府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能力 | 第33-35页 |
四、促使政府与社会同步发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环节 | 第35-37页 |
(一)构建现代政府治理体系,提高政府行政能力 | 第35-36页 |
(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增强民生保障能力 | 第36-37页 |
五、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保证 | 第37-40页 |
(一)坚持党的领导 | 第37-38页 |
(二)加强党的制度和能力建设 | 第38-40页 |
六、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治保障 | 第40-43页 |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 第40-41页 |
(二)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