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1 新媒体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2 公共气象服务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3 气象领域中新媒体的应用 | 第13-15页 |
1.4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1.4.1 新媒体理论 | 第15页 |
1.4.2 公共气象服务理论 | 第15-16页 |
1.4.3 传播学理论 | 第16页 |
1.4.4 使用与满足理论 | 第16-17页 |
1.4.5 新媒体权衡需求理论 | 第17-18页 |
1.4.6 创新扩散理论 | 第18-19页 |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9-21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德阳市农村公共气象服务新媒体应用要素分析 | 第21-30页 |
2.1 德阳市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传播背景 | 第21-22页 |
2.1.1 气候 | 第21页 |
2.1.2 土地资源 | 第21页 |
2.1.3 传播政策 | 第21-22页 |
2.2 德阳市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传播者 | 第22-23页 |
2.3 德阳市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传播受众 | 第23-26页 |
2.3.1 传统农民 | 第23-24页 |
2.3.2 新一代农民 | 第24-26页 |
2.4 德阳市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传播者媒体平台 | 第26页 |
2.4.1 传统媒体发展现状 | 第26页 |
2.4.2 新媒体发展现状 | 第26页 |
2.5 德阳市农村公共气象服务受众媒体设备 | 第26-28页 |
2.6 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德阳市农村公共气象服务新媒体权衡需求分析 | 第30-35页 |
3.1 受众对德阳市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需求 | 第30-32页 |
3.2 德阳市农村公共气象服务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认知及应用对比 | 第32-34页 |
3.3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德阳市农村公共气象服务新媒体使用与满足分析 | 第35-40页 |
4.1 受众对德阳市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的媒体期待 | 第35-36页 |
4.2 受众对德阳市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的媒体接触 | 第36-38页 |
4.3 受众对德阳市农村公共气象服务模式的满意度 | 第38-39页 |
4.4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德阳市农村公共气象服务新媒体创新扩散分析 | 第40-44页 |
5.1 途径获知可行性 | 第40页 |
5.2 “+新媒体”优势认知 | 第40-41页 |
5.3 “+新媒体”整合基础 | 第41-42页 |
5.4 “+新媒体”整合尝试 | 第42-43页 |
5.5 普及“+新媒体”整合模式 | 第43-44页 |
第六章 德阳市农村公共气象服务+新媒体模式的设想及措施 | 第44-48页 |
6.1 “+新媒体”整合模式之应用实施措施 | 第44页 |
6.2 “+新媒体”整合模式之平台机制建设 | 第44-45页 |
6.2.1 构建农村气象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 第44-45页 |
6.2.2 面向应急服务,打造气象农情服务平台 | 第45页 |
6.3 “+新媒体”整合模式之政府政策支撑 | 第45-48页 |
6.3.1 争取政府支持,辅助农民提升新媒体气象服务应用能力 | 第45-46页 |
6.3.2 整合社会资源,加大政策资金对新媒体气象服务的投入 | 第46-4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49页 |
7.1 结论 | 第48页 |
7.2 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录 1 | 第55-60页 |
附录 2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