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跨座式单轨受电弓与接触网的结构分析 | 第11-15页 |
1.2.1 受电弓的结构分析 | 第11-13页 |
1.2.2 接触网的结构分析 | 第13-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 | 第15-17页 |
1.3.1 单轨弓网系统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2 其它制式弓网系统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单轨受电弓二维几何特性及动力学模型 | 第19-27页 |
2.1 受电弓几何特性分析 | 第19-22页 |
2.1.1 二维计算模型 | 第19-20页 |
2.1.2 受电弓几何运动关系 | 第20-22页 |
2.2 受电弓升弓力矩分析 | 第22-23页 |
2.3 受电弓动力学模型 | 第23-27页 |
第三章 单轨受电弓与接触网动态特性分析 | 第27-39页 |
3.1 受电弓动态特性分析 | 第27-34页 |
3.1.1 受电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7-31页 |
3.1.2 受电弓模态分析 | 第31-34页 |
3.2 接触网动态特性分析 | 第34-38页 |
3.2.1 接触网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3.2.2 接触网模态分析 | 第35-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单轨受电弓-接触网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 | 第39-54页 |
4.1 单轨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 | 第40-48页 |
4.1.1 转向架构架子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40-41页 |
4.1.2 车体子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41页 |
4.1.3 二系悬挂子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41-42页 |
4.1.4 轮轨耦合子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42-46页 |
4.1.5 受电弓子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46-47页 |
4.1.6 单节车辆“轨道梁-车辆-受电弓”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7-48页 |
4.2 接触网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 | 第48-51页 |
4.3 弓网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 | 第51-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单轨弓网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54-71页 |
5.1 单轨弓网受流质量评价指标研究 | 第54-55页 |
5.2 弓网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55-65页 |
5.2.1 直线线路通过时的弓网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55-59页 |
5.2.2 曲线线路通过时的弓网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59-63页 |
5.2.3 弓网接触力响应频谱分析 | 第63-65页 |
5.3 受电弓参数对弓网受流质量的影响规律分析 | 第65-70页 |
5.3.1 弓头部件质量对弓网受流质量的影响 | 第65-67页 |
5.3.2 弓头弹性元件刚度对弓网受流质量的影响 | 第67-68页 |
5.3.3 弓头弹性元件阻尼对弓网受流质量的影响 | 第68-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