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5页 |
0.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0.2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0.2.1 关于婚礼仪式的研究 | 第11-12页 |
0.2.2 关于大众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理论批判的研究 | 第12-13页 |
0.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页 |
0.4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0.5 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1 专业婚庆服务产生前的乌市汉族婚礼 | 第15-23页 |
1.1 汉族在新疆的居住生活历史简介 | 第15-16页 |
1.2 专业婚庆服务产生前的乌市汉族婚礼 | 第16-22页 |
1.2.1 婚礼场地 | 第16-17页 |
1.2.2 婚礼流程 | 第17-18页 |
1.2.3 婚礼酒宴 | 第18-19页 |
1.2.4 婚礼主持及记录 | 第19-20页 |
1.2.5 人们的婚礼观 | 第20-22页 |
1.3 小结 | 第22-23页 |
2 专业婚庆服务产生后的乌市汉族婚礼 | 第23-38页 |
2.1 婚礼主家自行筹备的环节 | 第23-25页 |
2.1.1 婚礼场地的选择及婚宴酒席预订 | 第23-24页 |
2.1.2 婚礼仪式当天的几个环节 | 第24-25页 |
2.2 专业婚庆公司提供的服务 | 第25-36页 |
2.2.1 婚礼策划 | 第25-27页 |
2.2.2 婚礼场地布置 | 第27-29页 |
2.2.3 婚礼仪式流程 | 第29-31页 |
2.2.4 婚礼主持 | 第31-34页 |
2.2.5 人们的婚礼观 | 第34-36页 |
2.3 小结 | 第36-38页 |
3 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婚庆服务及婚礼 | 第38-47页 |
3.1 消费性本质 | 第39-41页 |
3.1.1 由消费差别制造等级差别 | 第39-40页 |
3.1.2 精美的婚礼实为符号化的幻象 | 第40-41页 |
3.2 技术性想象 | 第41-43页 |
3.2.1 技术手段的过度介入 | 第41-42页 |
3.2.2 技术逻辑的操控与统治 | 第42-43页 |
3.3 商业化倾向 | 第43-46页 |
3.3.1 完全商业化的运作模式 | 第44-45页 |
3.3.2 商业化带来的“个性的虚假” | 第45-46页 |
3.4 小结 | 第46-47页 |
4 追寻当代“婚庆式”婚礼的实在意义 | 第47-62页 |
4.1 中西文化背景中的婚礼之对比 | 第47-55页 |
4.1.1 传统中式婚礼 | 第47-51页 |
4.1.2 正统西式婚礼 | 第51-53页 |
4.1.3 “婚庆式”婚礼实为符号的拼接和组合 | 第53-55页 |
4.2 大众文化对婚礼传统意义与价值的颠覆 | 第55-61页 |
4.2.1 仪式意义的减弱 | 第55-57页 |
4.2.2 伦理精神的淡薄 | 第57-60页 |
4.2.3 追寻意义 | 第60-61页 |
4.3 小结 | 第61-62页 |
余论:追寻意义实在的生活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附录 | 第66-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