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与统合:20世纪30、40年代边疆研究刊物中的“中国”印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本文旨趣 | 第8-10页 |
1、选题缘起 | 第8-9页 |
2、基本写作思路 | 第9页 |
3、创新之处 | 第9-10页 |
4、研究难点与不足 | 第10页 |
5、主要解决的问题和理论意义 | 第10页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10-14页 |
1、关于边疆研究的学术史回顾 | 第10-12页 |
2、关于近代民族国家建构与国民统合的学术史回顾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民族、国家观念和边疆研究的兴起 | 第14-23页 |
第一节 从“天下”到“万国”——国家观念的初现 | 第14-16页 |
第二节 从臣民到国民——对国家主体的认识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分与合——清末民初民族问题的分歧 | 第17-19页 |
第四节 民国时期边疆研究的兴起及刊物的兴办 | 第19-23页 |
第二章 建构中国 | 第23-31页 |
第一节 在历史和文化中寻找“中国” | 第23-26页 |
1、作为资源的历史 | 第23-24页 |
2、以汉文化为主塑造中国文明 | 第24-25页 |
3、新的边疆地域形象的建构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新“天下观”的理论及其实践 | 第26-31页 |
1、日、中两国亚洲主义的比较 | 第27-29页 |
2、民族国际的构想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民族国家视域下的边民统合 | 第31-41页 |
第一节 民族统合——民族识别与国族认同 | 第31-35页 |
第二节 四十年代边疆开发的计划 | 第35-38页 |
1、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 第35-37页 |
2、移民实边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官方价值观的宣传 | 第38-41页 |
1、主义治边 | 第38-39页 |
2、对边民的塑造 | 第39-41页 |
第四章 三、四十年代边疆研究的多面相 | 第41-48页 |
第一节 学术、政治、宗教的共同旨归 | 第41-43页 |
第二节 从文化民族到政治民族 | 第43-45页 |
第三节 同化与反同化 | 第45-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 文献 | 第49-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