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风电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 | 第13-18页 |
1.2.1 国外文献研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文献研究 | 第15-17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20-21页 |
2 相关基础理论 | 第21-2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1.1 风能风电 | 第21页 |
2.1.2 风电产业发展 | 第21-22页 |
2.2 系统动力学理论 | 第22-27页 |
2.2.1 系统动力学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2.2.2 系统动力学原理 | 第23-24页 |
2.2.3 系统动力学模型步骤 | 第24-26页 |
2.2.4 Vensim仿真软件及特点 | 第26-27页 |
3 风电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 | 第27-39页 |
3.1 全球风电产业整体发展状况 | 第27-30页 |
3.1.1 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状况 | 第27-28页 |
3.1.2 全球风电产业区域发展状况 | 第28-30页 |
3.2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现状 | 第30-37页 |
3.2.1 我国风能资源分布情况 | 第30-31页 |
3.2.2 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状况 | 第31-33页 |
3.2.3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区域分布状况 | 第33-34页 |
3.2.4 我国风电机组制造业发展状况 | 第34-37页 |
3.3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 第37-39页 |
4 金风科技风电产业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实证研究 | 第39-57页 |
4.1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 第39-41页 |
4.1.1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 第39-40页 |
4.1.2 金风科技风电产业发展状况 | 第40-41页 |
4.2 系统目的及边界确定 | 第41-42页 |
4.2.1 系统目的 | 第42页 |
4.2.2 系统边界 | 第42页 |
4.3 风电系统结构分析 | 第42-46页 |
4.3.1 装机容量子系统分析 | 第43-44页 |
4.3.2 电价子系统分析 | 第44-45页 |
4.3.3 系统因果关系分析 | 第45-46页 |
4.4 模型构建 | 第46-54页 |
4.4.1 风电产业发展系统流图 | 第46-48页 |
4.4.2 系统主要变量确定 | 第48-49页 |
4.4.3 模型参数估计 | 第49-50页 |
4.4.4 系统模型主要方程 | 第50-52页 |
4.4.5 系统灵敏度检验 | 第52-54页 |
4.5 系统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54-57页 |
4.5.1 决策变量选取 | 第54-55页 |
4.5.2 系统模拟结果评价 | 第55-57页 |
5 金风科技风电产业发展方案设计 | 第57-69页 |
5.1 调控方案设计 | 第57-63页 |
5.1.1 收入导向型发展方案 | 第57-58页 |
5.1.2 投资导向型发展方案 | 第58-59页 |
5.1.3 需求导向型发展方案 | 第59-61页 |
5.1.4 技术研发导向型发展方案 | 第61-62页 |
5.1.5 劳动力导向型发展方案 | 第62-63页 |
5.2 综合导向型发展优化方案 | 第63-69页 |
5.2.1 导向型发展方案对比 | 第63-65页 |
5.2.2 导向型优化发展方案 | 第65-6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9-70页 |
6.2 展望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位论文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