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1.1 水稻矮秆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1-18页 |
1.1.1 水稻矮秆基因的分类 | 第12-14页 |
1.1.2 水稻矮秆基因的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 水稻分蘖性状的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1.2.1 水稻分蘖性状相关QTL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2.2 水稻分蘖突变体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水稻矮秆突变体SN9816d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 第23-35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2.1.2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 | 第23-24页 |
2.1.3 农艺性状调查 | 第24页 |
2.1.4 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24页 |
2.1.5 DNA的提取 | 第24页 |
2.1.6 PCR反应体系及电泳 | 第24-25页 |
2.1.7 基因定位 | 第25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3页 |
2.2.1 水稻矮秆突变体SN9816d的表型特征 | 第25-29页 |
2.2.2 水稻矮秆突变体SN9816d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 | 第29-30页 |
2.2.3 水稻矮秆突变体SN9816d的遗传分析 | 第30-31页 |
2.2.4 水稻矮秆突变体SN9816d的初步定位 | 第31页 |
2.2.5 水稻矮秆突变体SN9816d的精细定位 | 第31-33页 |
2.3 讨论与结论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水稻强分蘖突变体SN205ht的遗传分析 | 第35-4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35页 |
3.1.2 农艺性状调查 | 第35页 |
3.1.3 生理指标测定 | 第35-36页 |
3.1.4 分子标记分析 | 第36页 |
3.1.5 连锁图谱的构建与QTL分析 | 第36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3页 |
3.2.1 强分蘖突变体SN205ht的表型特征 | 第36-39页 |
3.2.2 强分蘖突变体SN205ht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 | 第39-40页 |
3.2.3 分蘖数在双亲及F_2群体中的表现 | 第40-41页 |
3.2.4 水稻分蘖数的QTL定位及效应分析 | 第41-42页 |
3.2.5 qTN1的精细定位 | 第42-43页 |
3.3 讨论与结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