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0.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0.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0.2.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0.2.2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0.3.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0.3.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0.4 研究路线和方法 | 第14-16页 |
1 相关概念及理论内涵 | 第16-20页 |
1.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1.1.1 无缝隙组织与再造 | 第16页 |
1.1.2 地方政府 | 第16-17页 |
1.1.3 行政服务能力 | 第17页 |
1.2 无缝隙政府理论内涵 | 第17-20页 |
1.2.1 以结果为导向进行组织 | 第17-18页 |
1.2.2 并列操作代替顺序操作 | 第18页 |
1.2.3 首先进行组织再造再实现自动化 | 第18-19页 |
1.2.4 在源头一次性获取信息 | 第19页 |
1.2.5 树立机制确保组织持续良性流动 | 第19-20页 |
2 抚顺市高湾经济区政府行政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0-29页 |
2.1 抚顺市高湾经济区政府行政服务的现状 | 第20-21页 |
2.2 抚顺市高湾经济区政府行政服务存在的问题 | 第21-29页 |
2.2.1 过度强调职能分工且不顾结果 | 第23-24页 |
2.2.2 行政服务人员业务能力亟待提高 | 第24-25页 |
2.2.3 行政服务人员服务意识尤其淡薄 | 第25-26页 |
2.2.4 行政服务电子化程度不高 | 第26-27页 |
2.2.5 公共部门内问责机制与监督机制不健全 | 第27-29页 |
3 抚顺市高湾经济区政府行政服务能力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9-36页 |
3.1 官僚体制下分工过度专业化的影响 | 第29-30页 |
3.1.1 缺乏程序归并 | 第29-30页 |
3.1.2 工作人员间缺乏互信且部门保护主义盛行 | 第30页 |
3.2 “并联”及员工培训机制贯彻不彻底致使服务能力不足 | 第30-31页 |
3.2.1 培训机制不完善以致业务能力提升困难 | 第30-31页 |
3.2.2 “并联”机制贯彻不彻底导致业务水平低 | 第31页 |
3.3 “官本位”思想致使行政人员服务意识淡薄 | 第31-33页 |
3.3.1 计划经济时期官僚作风残存 | 第31-32页 |
3.3.2 服务民众意识在官本位思想下逐渐淡漠 | 第32-33页 |
3.4 信息化建设实际投入不足导致服务能力低下 | 第33-34页 |
3.4.1 信息技术建设沦为形象工程 | 第33页 |
3.4.2 缺少网络办公专员和相关技术支持 | 第33-34页 |
3.5 公共部门内激励与问责机制不健全 | 第34-36页 |
3.5.1 职能部门内没有树立完善的问责制度 | 第34页 |
3.5.2 单纯的绩效考核不能达到激励效果 | 第34-36页 |
4 提升抚顺市高湾经济区政府服务能力的路径 | 第36-42页 |
4.1 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资源共享 | 第36-37页 |
4.1.1 纵横转移实现扁平化组织架构 | 第36-37页 |
4.1.2 整合部门职能 | 第37页 |
4.2 优化服务流程提高行政人员素质 | 第37-38页 |
4.2.1 完善“一站式”行政服务大厅 | 第37-38页 |
4.2.2 划清服务权限通过流程再造提高服务质量 | 第38页 |
4.3 摆正心态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机制 | 第38-40页 |
4.3.1 增强行政人员“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意识 | 第38-39页 |
4.3.2 摆正心态用实际行动提升公众满意度 | 第39-40页 |
4.4 搞好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 | 第40-41页 |
4.4.1 维护网络平台安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40页 |
4.4.2 优化流程提升从源头一次性获取信息的能力 | 第40-41页 |
4.5 树立科学的激励与问责机制 | 第41-42页 |
4.5.1 “以结果为导向”树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 第41页 |
4.5.2 强化部门的协同担责与责任到人 | 第41-42页 |
结束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