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耐尔蓝异相催化剂单分子层界面构建与协同催化机理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7页
    1.1 引言第17页
    1.2 异相催化第17-20页
        1.2.1 协同催化第18页
        1.2.2 协同效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18页
        1.2.3 Nile异相催化剂的发展近况第18-20页
    1.3 Langmuir膜的概述第20-22页
        1.3.1 Langmuir膜的制备过程第20-21页
        1.3.2 Langmuir膜的沉积方法第21页
        1.3.3 LB技术在催化设计中的应用第21-22页
    1.4 甲醇燃料电池第22页
        1.4.1 甲醇燃料电池发展第22页
        1.4.2 Pt基甲醇燃料电池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22页
    1.5 研究的目标、内容以及意义第22-27页
        1.5.1 研究目标第22-23页
        1.5.2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5.3 研究意义第24-27页
第二章 双亲分子Nb18的LB膜构筑及其电催化性能的研究第27-38页
    2.1 引言第27页
    2.2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27-28页
    2.3 双亲分子Nb18催化剂的合成第28-29页
        2.3.1 溶液法合成Nb18第28页
        2.3.2 LB膜法合成Nb18第28-29页
    2.4 Nb18表征第29-34页
        2.4.1 紫外光谱第29-30页
        2.4.2 荧光光谱第30-31页
        2.4.3 红外光谱第31-32页
        2.4.4 π-t,π-A动力学曲线第32-34页
    2.5 双亲性Nb18电催化性能研究第34-37页
        2.5.1 主要原料试剂第34页
        2.5.2 实验过程第34-35页
        2.5.3 循环伏安第35-36页
        2.5.4 交流阻抗第36-37页
    2.6 结论第37-38页
第三章 树枝状Pt纳米晶合成及其与氧化石墨烯负载第38-43页
    3.1 引言第38页
    3.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38-39页
    3.3 树枝状Pt纳米晶合成及其与氧化石墨烯负载第39-40页
        3.3.1 树枝状Pt纳米晶的合成第39页
        3.3.2 氧化石墨烯的合成第39-40页
        3.3.3 树枝状Pt纳米晶与氧化石墨烯负载第40页
    3.4 fPtNCs-GO复合材料的表征第40-41页
        3.4.1 透射电镜第40-41页
    3.5 结论第41-43页
第四章 树枝状Pt纳米晶与氧化石墨烯负载协同效应研究第43-54页
    4.1 引言第43页
    4.2 主要试剂,原料,仪器第43-44页
    4.3 树枝状Pt纳米晶与氧化石墨烯LB膜构筑第44页
    4.4 实验结果讨论第44-53页
        4.4.1 π-t动力学曲线第44-46页
        4.4.2 π-A动力学曲线第46-47页
        4.4.3 循环伏安第47-50页
        4.4.4 交流阻抗第50-52页
        4.4.5 原子力显微镜第52-53页
    4.5 结论第53-54页
第五章 耐尔蓝吸附到粘土上LB膜构筑第54-63页
    5.1 引言第54页
    5.2 主要原料,试剂,仪器第54-55页
    5.3 实验过程第55-56页
    5.4 LB膜的表征第56-62页
        5.4.1 π-A动力学曲线第56-57页
        5.4.2 C-π动力学曲线第57-58页
        5.4.3 紫外光谱第58-59页
        5.4.4 荧光光谱第59-60页
        5.4.5 不同吸附态紫外光谱第60-62页
    5.5 结论第62-6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环钌系双金属配合物结构和金属多重键理论研究
下一篇:Pd-Ni/γ-Al2O3催化四甲基二丙烯三胺的合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