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9-14页 |
1.1 反应速率常数 | 第10-11页 |
1.2 自由基反应 | 第11-12页 |
1.3 同位素效应 | 第12-13页 |
1.4 C_3H_8+O(~3P)抽氢反应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2 理论方法 | 第14-37页 |
2.1 Hartree-Fock方法与自洽场理论 | 第15-19页 |
2.2 多体微扰理论 | 第19-22页 |
2.3 耦合簇方法 | 第22-25页 |
2.4 过渡态理论 | 第25-30页 |
2.5 微正则变分过渡态理论 | 第30-31页 |
2.6 隧道效应校正 | 第31-34页 |
2.7 基组的选择 | 第34-37页 |
3 丙烷和O(~3P)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 第37-41页 |
3.1 引言 | 第37-39页 |
3.2 理论方法与计算细节 | 第39-41页 |
3.2.1 电子结构计算 | 第39页 |
3.2.2 动力学计算 | 第39-41页 |
4 结果与讨论 | 第41-53页 |
4.1 O(~3P)+C_3H_8抽氢反应主要通道的研究 | 第41-45页 |
4.2 O(~3P)+C_3H_8的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45-47页 |
4.3 C_3H_8+O(~3P)→C_3H_7+OH反应的热速率常数计算 | 第47-49页 |
4.4 C_3H_8+O(~3P)→C_3H_7+OH反应的动力学同位素效应 | 第49-53页 |
5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作者简历 | 第57-5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