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4页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评析 | 第9-12页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一、中国共产党抗震救灾思想的形成条件 | 第14-18页 |
(一)理论来源 | 第14-16页 |
1.马克思主义灾害观 | 第14-15页 |
2.中国传统救灾理论 | 第15-16页 |
(二)实践基础 | 第16-18页 |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震救灾实践 | 第16页 |
2.世界各国抗震救灾的实践 | 第16-18页 |
二、中国共产党抗震救灾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18-25页 |
(一)汶川大地震救灾过程概况 | 第18-19页 |
1.党和政府组织的救灾行动 | 第18-19页 |
2.志愿者和社会团体自发的救灾行动 | 第19页 |
(二)中国共产党抗震救灾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19-25页 |
1.以党在抗震救灾工作部署中的领导为根本 | 第19-20页 |
2.以保障灾区群众生命的执政为民理念为核心 | 第20-21页 |
3.以号召志愿者和社会团体的社会参与为基础 | 第21页 |
4.以促进灾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目标 | 第21-22页 |
5.以抗震救灾精神所升华的民族精神为动力 | 第22-23页 |
6.以提供物质基础的综合国力为支撑 | 第23页 |
7.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制度为保障 | 第23-25页 |
三、中国共产党抗震救灾思想在汶川大地震中的实践特征 | 第25-29页 |
(一)注重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念 | 第25-26页 |
(二)注重新闻报道的及时和透明 | 第26-27页 |
(三)注重社会参与下的全方位救助 | 第27页 |
(四)注重全球化下的国际救助与合作 | 第27-29页 |
四、中国共产党抗震救灾思想在汶川救灾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 第29-36页 |
(一)中国共产党抗震救灾思想在汶川救灾实践中的经验 | 第29-32页 |
1.必须重视做好灾前防御工作 | 第29-30页 |
2.必须落实灾害初期应急、中期安置和后期重建的具体任务 | 第30-31页 |
3.必须不断加强灾害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 第31页 |
4.必须长久保持大国开放姿态 | 第31-32页 |
(二)中国共产党抗震救灾思想在汶川救灾实践中的教训 | 第32-36页 |
1.要加强救灾物资监管的法律法规建设 | 第32-33页 |
2.要实现救灾资金使用监督主体的多元化 | 第33-34页 |
3.要规范救灾善款的捐赠途径 | 第34页 |
4.要提升救灾物资在灾区的使用效果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