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PGA电力线多载波通信系统的实现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4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电力线载波通信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国外电力线通信的发展和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电力线通信的发展和现状 | 第11页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论文章节概要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 | 第14-29页 |
2.1 电力线信道特性分析 | 第14-18页 |
2.1.1 输入阻抗特性 | 第14-15页 |
2.1.2 信道噪声特性 | 第15-16页 |
2.1.3 信道衰减特性 | 第16-17页 |
2.1.4 信道干扰特性 | 第17-18页 |
2.2 电力线通信技术分析 | 第18-20页 |
2.2.1 2FSK通信技术 | 第18-19页 |
2.2.2 扩频通信技术 | 第19页 |
2.2.3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 第19-20页 |
2.3 多载波通信基础理论 | 第20-28页 |
2.3.1 2FSK调制原理 | 第21-22页 |
2.3.2 2FSK传统解调方式 | 第22-23页 |
2.3.3 功率谱估计法 | 第23-25页 |
2.3.4 基于DSTFT的解调方式 | 第25-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多载波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 | 第29-44页 |
3.1 分集合并技术 | 第29-31页 |
3.2 过采样技术 | 第31-32页 |
3.3 多载波解调技术 | 第32-38页 |
3.3.1 信号的功率谱估计方法 | 第32-33页 |
3.3.2 M2M4信噪比估计算法 | 第33-38页 |
3.4 同步与判决技术 | 第38-40页 |
3.5 帧同步技术 | 第40-41页 |
3.6 前向纠错技术 | 第41-4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FPGA多载波通信系统设计 | 第44-57页 |
4.1 Nexys3开发平台 | 第44-45页 |
4.1.1 系统参数设计 | 第45页 |
4.2 系统整体架构 | 第45-46页 |
4.3 串口通信模块设计 | 第46-48页 |
4.3.1 串口接收模块 | 第46-47页 |
4.3.2 数据处理模块 | 第47-48页 |
4.4 调制发送模块设计 | 第48页 |
4.5 解调接收模块设计 | 第48-53页 |
4.5.1 同步检测模块 | 第49-50页 |
4.5.2 合并判决模块 | 第50-51页 |
4.5.3 失步预警模块 | 第51-52页 |
4.5.4 帧同步模块 | 第52页 |
4.5.5 前向纠错模块 | 第52-53页 |
4.6 外围电路设计 | 第53-56页 |
4.6.1 数模转换电路 | 第53-54页 |
4.6.2 模数转换电路 | 第54-55页 |
4.6.3 耦合电路 | 第55页 |
4.6.4 滤波电路 | 第55-5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多载波通信系统实现与测试 | 第57-66页 |
5.1 系统测试方案 | 第57-58页 |
5.2 发送端的实现 | 第58-60页 |
5.2.1 串口数据通信 | 第58页 |
5.2.2 载波调制发送 | 第58-59页 |
5.2.3 数模转换 | 第59-60页 |
5.3 接收端的实现 | 第60-62页 |
5.3.1 同步检测 | 第60页 |
5.3.2 合并判决 | 第60-61页 |
5.3.3 帧同步 | 第61页 |
5.3.4 汉明码译码 | 第61-62页 |
5.4 整体系统测试 | 第62-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