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网络化治理理论视角下我国城市网格化管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1.1.1 论文选题的背景第11页
        1.1.2 论文选题的目的第11-12页
        1.1.3 论文选题的意义第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7页
        1.2.1 国外相关研究第12-13页
        1.2.2 国内相关研究第13-16页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第16-17页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7页
        1.3.1 文献分析法第17页
        1.3.2 案例研究法第17页
    1.4 论文的创新点第17-19页
        1.4.1 提出了网格化管理基本状况的分析框架第17页
        1.4.2 提出了政府角色定位的价值标准第17-18页
        1.4.3 提出了利用大数据促进网格化管理向网格化治理转变的观点第18-19页
第2章 主要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9-24页
    2.1 主要概念第19-20页
        2.1.1 网格第19页
        2.1.2 网格化管理第19页
        2.1.3 管理与治理的区别第19-20页
    2.2 网络化治理理论第20-22页
    2.3 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分析框架第22-24页
第3章 典型案例:城市网格化管理的观测点第24-35页
    3.1 北京东城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第24-26页
        3.1.1 东城区网格化管理的基本情况第24页
        3.1.2 东城区网格化管理的具体做法第24-26页
        3.1.3 东城区网格化管理的评价第26页
    3.2 上海长宁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第26-28页
        3.2.1 长宁区网格化管理的基本情况第27页
        3.2.2 长宁区网格化管理的具体做法第27-28页
        3.2.3 长宁区网格化管理的评价第28页
    3.3 浙江舟山网格化管理模式第28-30页
        3.3.1 舟山网格化管理的基本情况第29页
        3.3.2 舟山网格化管理的具体做法第29-30页
        3.3.3 舟山网格化管理的评价第30页
    3.4 湖北宜昌网格化管理模式第30-32页
        3.4.1 宜昌网格化管理的基本情况第30-31页
        3.4.2 宜昌网格化管理的具体做法第31-32页
        3.4.3 宜昌网格化管理的评价第32页
    3.5 重庆渝北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第32-35页
        3.5.1 渝北区网格化管理的基本情况第33页
        3.5.2 渝北区网格化管理的具体做法第33-34页
        3.5.3 渝北区网格化管理的评价第34-35页
第4章 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现状第35-40页
    4.1 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基本状况第35-36页
    4.2 城市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第36-37页
        4.2.1 网格化管理过程中仍然以控制维稳为目标第36页
        4.2.2 网格化管理过程中主体比较单一第36页
        4.2.3 网格化管理过程中过分强调社会管理而忽视合作共治第36-37页
        4.2.4 网格化管理过程中居民的参与程度比较低第37页
        4.2.5 网格化管理过程中缺乏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第37页
    4.3 城市网格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第37-40页
        4.3.1 治理理念缺失而管制思维依然存在第37-38页
        4.3.2 政府习惯独治而忽视共治和社会组织能力不足第38页
        4.3.3 居民的参与渠道不完善和参与能力低第38页
        4.3.4 法治意识淡薄第38-40页
第5章 改进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对策第40-47页
    5.1 重新定位政府角色第40-41页
        5.1.1 政府角色定位的价值标准第40页
        5.1.2 政府角色定位的目标第40-41页
        5.1.3 政府由管制角色向治理角色转变第41页
    5.2 促进社会组织和公众自身的发展第41-43页
        5.2.1 创造社会组织发展的环境第41-42页
        5.2.2 加强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第42页
        5.2.3 提高居民的参与能力第42-43页
        5.2.4 完善居民参与渠道第43页
    5.3 加强网格化管理法治建设第43-44页
        5.3.1 积极培育法治文化第43-44页
        5.3.2 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第44页
        5.3.3 加强司法公信力建设第44页
    5.4 借助大数据推进网格化管理向网格化治理转变第44-47页
        5.4.1 树立大数据观念第45页
        5.4.2 注重发挥“大数据”的公共服务功能第45页
        5.4.3 利用“大数据”提升网格化治理的能力第45-47页
第6章 结论第47-49页
    6.1 研究结论第47-48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致谢第53-55页
作者简介第55-5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