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1章 小额诉讼程序入法 | 第11-17页 |
1.1 小额诉讼程序入法的背景 | 第11-13页 |
1.1.1 现实背景 | 第11-12页 |
1.1.2 制度背景 | 第12-13页 |
1.2 小额诉讼程序入法的目的 | 第13-17页 |
1.2.1 扩大司法纠纷解决功能 | 第13-14页 |
1.2.2 构建多元化民事诉讼程序 | 第14页 |
1.2.3 提高诉讼效率 | 第14-15页 |
1.2.4 实现司法大众化 | 第15-17页 |
第2章 小额诉讼程序适用中的问题 | 第17-23页 |
2.1 小额诉讼程序的“闲置” | 第17-18页 |
2.2 小额诉讼程序“闲置”的原因 | 第18-23页 |
2.2.1 小额诉讼程序的标的额较大 | 第18-20页 |
2.2.2 小额诉讼程序救济不充分 | 第20-23页 |
第3章 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的案件范围 | 第23-31页 |
3.1 我国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范围 | 第23-25页 |
3.1.1 我国小额诉讼程序适用范围的立法规定 | 第23-24页 |
3.1.2 对我国小额诉讼程序适用范围的评价 | 第24-25页 |
3.2 域外立法的启示 | 第25-27页 |
3.2.1 域外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范围 | 第25-26页 |
3.2.2 域外小额诉讼程序适用范围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26-27页 |
3.3 小额诉讼程序适用范围的确定 | 第27-31页 |
3.3.1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 | 第27-28页 |
3.3.2 城乡收入差距因素 | 第28-29页 |
3.3.3 诉讼成本因素 | 第29-31页 |
第4章 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的救济途径 | 第31-43页 |
4.1 我国的一审终审制 | 第31-35页 |
4.1.1 一审终审的规定 | 第31-32页 |
4.1.2 学界对救济途径的争论 | 第32-35页 |
4.2 小额诉讼程序确定救济的依据 | 第35-38页 |
4.2.1 诉权保护 | 第35-36页 |
4.2.2 有错误就有救济的司法原则 | 第36页 |
4.2.3 诉讼效率、诉讼成本与司法公正的平衡 | 第36-37页 |
4.2.4 司法权威与司法信赖 | 第37-38页 |
4.3 我国小额诉讼程序应适用的救济程序 | 第38-43页 |
4.3.1 法律规定的救济途径 | 第38-40页 |
4.3.2 对适用再审程序的质疑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1页 |
个人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