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图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5-17页
        1.2.1 研究思路第15-17页
        1.2.2 研究方法第17页
    1.3 文献综述第17-23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9-22页
        1.3.3 研究评述第22-23页
第二章 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第23-35页
    2.1 新能源汽车概述第23-26页
        2.1.1 纯电动汽车第23-24页
        2.1.2 混合动力汽车第24-25页
        2.1.3 燃料电池汽车第25-26页
    2.2 产业发展历史第26-28页
        2.2.1 开始引进阶段第26页
        2.2.2 扶持发展阶段第26-27页
        2.2.3 开始收获、继续扶持阶段第27-28页
    2.3 产业发展现状第28-30页
        2.3.1 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第28页
        2.3.2 产业生产稳步推进第28-29页
        2.3.3 产业布局逐步扩大第29-30页
    2.4 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第30-34页
        2.4.1 Strength(优势)分析第30-31页
        2.4.2 Weakness(弱势)分析第31-32页
        2.4.3 Opportunity(机会)分析第32-33页
        2.4.4 Threat(威胁)分析第33页
        2.4.5 SWOT分析矩阵第33-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及价值链分析第35-52页
    3.1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第35-38页
        3.1.1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概述第35页
        3.1.2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构建第35-37页
        3.1.3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状况第37-38页
    3.2 新能源汽车价值链分析第38-51页
        3.2.1 新能源汽车价值链第38-39页
        3.2.2 新能源汽车价值链上游:锂离子电池材料和永磁同步电机材料第39-46页
        3.2.3 新能源汽车价值链中游:关键零部件第46-50页
        3.2.4 新能源汽车价值链下游:整车第50-51页
    3.3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分析第52-102页
    4.1 专利地图概述第52-54页
        4.1.1 专利地图介绍第52-53页
        4.1.2 专利数据收集与整理第53-54页
    4.2 纯电动汽车技术专利分析第54-69页
        4.2.1 专利申请总体发展趋势分析第54-56页
        4.2.2 主要技术领域分析第56-58页
        4.2.3 专利申请区域分析第58-65页
        4.2.4 专利申请人分析第65-67页
        4.2.5 专利发明人分析第67-69页
    4.3 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专利分析第69-86页
        4.3.1 专利申请总体发展趋势分析第70-71页
        4.3.2 主要技术领域分析第71-74页
        4.3.3 专利申请区域分析第74-81页
        4.3.4 专利申请人分析第81-84页
        4.3.5 专利发明人分析第84-86页
    4.4 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专利分析第86-101页
        4.4.1 专利申请总体发展趋势分析第86-88页
        4.4.2 主要技术领域分析第88-90页
        4.4.3 专利申请区域分析第90-96页
        4.4.4 专利申请人分析第96-99页
        4.4.5 专利发明人分析第99-101页
    4.5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五章 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径研究第102-117页
    5.1 国外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选择第102-104页
        5.1.1 美国第102页
        5.1.2 日本第102-103页
        5.1.3 欧盟第103-104页
    5.2 上海新能源汽车总体发展路线——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分析第104-108页
        5.2.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第104-105页
        5.2.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第105-107页
        5.2.3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分析结果第107-108页
    5.3 设计技术路线图第108-114页
        5.3.1 新能源汽车研发重点第109-113页
        5.3.2 构建技术路线图第113-114页
    5.4 实施路径第114-115页
        5.4.1 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基地建设第114-115页
        5.4.2 三个新能源核心技术研发中心第115页
        5.4.3 四个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第115页
    5.5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第六章 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第117-121页
    6.1 政府方面第117-118页
        6.1.1 制定新能源汽车专项发展规划第117页
        6.1.2 完善财政税收等配套政策措施第117页
        6.1.3 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第117-118页
        6.1.4 加强产学研结合和重点项目建设第118页
    6.2 企业方面第118-119页
        6.2.1 增强整车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动力第118页
        6.2.2 推进新能源汽车企业进行战略重组第118-119页
        6.2.3 加强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攻关第119页
        6.2.4 加大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团队建设第119页
    6.3 高校方面第119-121页
        6.3.1 开展基础研发平台建设第120页
        6.3.2 培养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第120-121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21-124页
    7.1 研究总结第121-122页
    7.2 研究展望第122-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2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127-128页
致谢第128-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碳约束下的物流配送车辆路径问题及智能算法研究
下一篇:中国—东盟农业贸易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