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3.1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本课题研究方案 | 第13-14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2章 混流装配生产线平衡与改善相关理论分析 | 第15-26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混流装配生产线工作研究 | 第15-21页 |
2.2.1 混流装配生产线方法研究 | 第16-17页 |
2.2.2 混流装配生产线作业测定 | 第17-19页 |
2.2.3 混流装配生产线平衡率的计算 | 第19-21页 |
2.3 混流装配生产线布置方式的改善 | 第21-25页 |
2.3.1 作业分析 | 第21-22页 |
2.3.2 本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 | 第22-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某链条公司装配生产线现状分析 | 第26-37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XX型号混流装配生产线概况 | 第26-30页 |
3.2.1 装配现状概述过程 | 第26-28页 |
3.2.2 零件加工工艺流程概述 | 第28-30页 |
3.3 XX型号混流装配生产线分析 | 第30-36页 |
3.3.1 XX型号混流装配生产线所用技术 | 第30-31页 |
3.3.2 生产线数据分析找出瓶颈工序 | 第31-35页 |
3.3.3 生产线鱼刺图分析找出主要原因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XX型号混流装配生产线的平衡改进分析 | 第37-45页 |
4.1 XX型号混流装配生产线工艺改善 | 第37页 |
4.2 敲铜套工序瓶颈改善及平衡率计算 | 第37-38页 |
4.3 分段串装工序改善 | 第38-41页 |
4.3.1 双手作业法分析改善工序 | 第38-39页 |
4.3.2 双手作业法改善结果及平衡率计算 | 第39-41页 |
4.4 装轴承工序“人机分析”改善 | 第41-44页 |
4.4.1 装轴承工序人机现状 | 第41-42页 |
4.4.2 “人机分析”操作 | 第42-43页 |
4.4.3 “人机分析”改善结果及平衡率计算 | 第43-4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XX型号混流装配生产线布置方式的改善 | 第45-51页 |
5.1 XX型号当前布置情况分析 | 第45-47页 |
5.2 XX型号布置方式的初步改善 | 第47-50页 |
5.2.1 XX型号混流装配生产线装配过程进行U型布置 | 第47-49页 |
5.2.2 U型布置改善结果 | 第49-5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6.1 结论 | 第51页 |
6.2 展望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