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数据通信论文--图像通信、多媒体通信论文

面向视频传输的编码缓存技术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3-21页
    1.1 编码缓存技术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编码缓存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0页
        1.2.1 可达性能与理论界的进展第17-18页
        1.2.2 编码缓存的拓展应用第18-19页
        1.2.3 编码缓存的数据包数量研究现状第19-20页
    1.3 本文的结构安排和符号说明第20-21页
第2章 共享链路连接的存储网络模型及相关工作基础第21-29页
    2.1 无噪共享链路模型与缓存方案第21-23页
        2.1.1 无噪共享链路模型第21-22页
        2.1.2 F-分缓存方案及分类第22-23页
    2.2 中心化缓存方案第23-25页
    2.3 去中心化缓存方案第25-26页
    2.4 去中心化分组缓存方案第26-28页
    2.5 各种算法的最优性结果第28页
    2.6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中心化网络中存储发送阵列的设计第29-56页
    3.1 存储发送阵列第29-32页
    3.2 Ali-Niesen方案的存储发送阵列描述及其最优性第32-37页
        3.2.1 Ali-Niesen方案的存储发送阵列描述第32-33页
        3.2.2 Ali-Niesen缓存方案的最优性第33-37页
    3.3 存储发送阵列的新构造第37-43页
        3.3.1 M/N=1/q的新构造第38-41页
        3.3.2 M/N=q-1/q的新构造第41-43页
    3.4 新构造与已知方案性能比较第43-49页
        3.4.1 新方案与Ali-Niesen方案比较第45-46页
        3.4.2 以新方案为基础的分组方案第46-49页
    3.5 二部图的强边着色与存储发送阵列的关系第49-51页
    3.6 由二部图构造的存储发送阵列及其性能第51-55页
        3.6.1 从二部图构造存储发送阵列第51-53页
        3.6.2 新构造缓存方案的性能分析第53-55页
    3.7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4章 去中心化编码缓存方案的改进设计第56-75页
    4.1 缓存分配预置与XOR合作发送方案的下界第56-60页
    4.2 最优缓存分配方案设计第60-63页
    4.3 内容发送方案改进设计第63-70页
        4.3.1 关于Ali-Niesen去中心化算法第64-65页
        4.3.2 以用户集合为中心的贪婪编码发送算法第65-67页
        4.3.3 以数据为中心的贪婪编码发送算法第67-70页
    4.4 性能仿真结果第70-74页
        4.4.1 均匀分布情形第70-71页
        4.4.2 非均匀分布情形第71-74页
    4.5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5章 去中心化与中心化缓存方案之间的性能比较第75-89页
    5.1 去中心化算法与中心化算法的性能比较第75-76页
    5.2 预备工作第76-83页
    5.3 去中心化算法与中心化算法性能比结果的证明第83-88页
        5.3.1 下界的证明第83-84页
        5.3.2 上界的证明第84-87页
        5.3.3 极限的证明第87-88页
    5.4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6章 编码缓存技术的应用第89-105页
    6.1 存储发送阵列在D2D网络中的推广应用第89-95页
        6.1.1 D2D网络模型第89-90页
        6.1.2 D2D网络的存储发送阵列第90-92页
        6.1.3 由共享网络的存储发送阵列来构造D2D网络的存储发送阵列第92-95页
        6.1.4 与已知方案的性能比较第95页
    6.2 去中心化算法在随机接入的缓存在线更新网络中的应用第95-104页
        6.2.1 用户随机接入的缓存在线更新模型第96-97页
        6.2.2 用户随机接入的缓存在线更新算法第97-100页
        6.2.3 理论结果第100-102页
        6.2.4 仿真结果第102-104页
    6.3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05-107页
    7.1 论文工作总结第105-106页
    7.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第106-107页
致谢第107-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21页
附录第121-12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25-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物联网感知数据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竞业限制法律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