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的意义及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 涤棉针织内衣染色 | 第13-14页 |
1.4 天然染料 | 第14-16页 |
1.4.1 天然染料的发展 | 第14页 |
1.4.2 天然染料的优缺点 | 第14页 |
1.4.3 茜素染料 | 第14-15页 |
1.4.4 指甲醌染料 | 第15页 |
1.4.5 胡桃醌染料 | 第15-16页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6-17页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5.2 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超临界二氧化碳茜素染料染色 | 第17-34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织物染色实验研究 | 第17-18页 |
2.2.1 试验用染色织物 | 第17页 |
2.2.2 染料 | 第17-18页 |
2.2.3 其他试剂 | 第18页 |
2.2.4 实验装置 | 第18页 |
2.2.5 分析仪器 | 第18页 |
2.3 染色工艺流程及参数 | 第18-20页 |
2.3.1 超临界CO_2染色原理 | 第18-19页 |
2.3.2 超临界CO_2染色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 | 第19-20页 |
2.3.3 染色工艺参数 | 第20页 |
2.4 测试指标 | 第20-22页 |
2.4.1 色差 | 第20-21页 |
2.4.2 色牢度 | 第21-22页 |
2.4.2.1 耐水洗色牢度 | 第21-22页 |
2.4.2.2 耐摩擦色牢度 | 第22页 |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2-33页 |
2.5.1 染色工艺单因素分析 | 第22-27页 |
2.5.1.1 压力影响 | 第22-24页 |
2.5.1.2 温度 | 第24-25页 |
2.5.1.3 时间 | 第25-26页 |
2.5.1.4 浴比 | 第26-27页 |
2.5.2 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主效因子 | 第27-28页 |
2.5.3 最陡爬坡实验 | 第28页 |
2.5.4 响应面实验 | 第28-32页 |
2.5.5 最佳优化条件的确定 | 第32-33页 |
2.6 织物色牢度测试 | 第3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超临界二氧化碳指甲醌染料染色 | 第34-47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织物染色实验研究 | 第34-35页 |
3.2.1 试验用染色织物 | 第34页 |
3.2.2 染料 | 第34-35页 |
3.2.3 其他试剂 | 第35页 |
3.2.4 实验装置 | 第35页 |
3.2.5 分析仪器 | 第35页 |
3.3 染色工艺流程及参数 | 第35-36页 |
3.3.1 染色工艺流程 | 第35-36页 |
3.3.2 染色工艺参数 | 第36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6-46页 |
3.4.1 染色工艺单因素分析 | 第36-40页 |
3.4.1.1 压力影响 | 第36-37页 |
3.4.1.2 温度 | 第37-38页 |
3.4.1.3 时间 | 第38-39页 |
3.4.1.4 浴比 | 第39-40页 |
3.4.2 Plackett - Burman设计筛选主效因子 | 第40-41页 |
3.4.3 最陡爬坡实验 | 第41-42页 |
3.4.4 响应面实验 | 第42-45页 |
3.4.5 最佳优化条件的确定 | 第45-46页 |
3.5 织物色牢度测试 | 第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超临界二氧化碳胡桃醌染料染色 | 第47-59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织物染色实验研究 | 第47-48页 |
4.2.1 试验用染色织物 | 第47页 |
4.2.2 染料 | 第47-48页 |
4.2.3 其他试剂 | 第48页 |
4.2.4 实验装置 | 第48页 |
4.2.5 分析仪器 | 第48页 |
4.3 染色工艺参数 | 第48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8-58页 |
4.4.1 染色工艺单因素分析 | 第48-52页 |
4.4.1.1 压力影响 | 第48-49页 |
4.4.1.2 温度 | 第49-50页 |
4.4.1.3 时间 | 第50-51页 |
4.4.1.4 浴比 | 第51-52页 |
4.4.2 Placket t -Burman设计筛选主效因子 | 第52-53页 |
4.4.3 最陡爬坡实验 | 第53-54页 |
4.4.4 响应面实验 | 第54-57页 |
4.4.5 最佳优化条件的确定 | 第57-58页 |
4.5 织物色牢度测试 | 第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涤棉针织物超临界二氧化碳图形染色 | 第59-90页 |
5.1 引言 | 第59页 |
5.2 织物染色实验研究 | 第59-61页 |
5.2.1 试验用染色织物 | 第59页 |
5.2.2 染料 | 第59-60页 |
5.2.3 其他试剂 | 第60页 |
5.2.4 实验装置 | 第60页 |
5.2.5 分析仪器 | 第60-61页 |
5.3 图形染色预处理方法 | 第61-64页 |
5.4 染色工艺参数 | 第64页 |
5.5 检测方法 | 第64-66页 |
5.5.1 轮廓清晰度 | 第65页 |
5.5.2 色差 | 第65-66页 |
5.6 图形染色结果单因素分析 | 第66-71页 |
5.6.1 温度影响 | 第66-68页 |
5.6.2 压力影响 | 第68-69页 |
5.6.3 时间影响 | 第69-70页 |
5.6.4 浴比影响 | 第70-71页 |
5.7 C.I.分散蓝79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1-80页 |
5.7.1 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主效因子 | 第71-72页 |
5.7.2 最陡爬坡实验 | 第72-73页 |
5.7.3 响应面实验 | 第73-79页 |
5.7.3.1 色差响应面实验 | 第74-76页 |
5.7.3.2 轮廓清晰度响应面实验 | 第76-79页 |
5.7.4 最佳优化条件的确定 | 第79-80页 |
5.8 C.I.分散红4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0-89页 |
5.8.1 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主效因子 | 第80页 |
5.8.2 最陡爬坡实验 | 第80-81页 |
5.8.3 响应面实验 | 第81-88页 |
5.8.3.1 色差响应面实验 | 第82-85页 |
5.8.3.2 轮廓清晰度响应面实验 | 第85-88页 |
5.8.4 最佳优化条件的确定 | 第88-89页 |
5.9 织物色牢度测试 | 第89页 |
5.10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六章 涤棉针织内衣超临界CO_2染色机理分析 | 第90-95页 |
6.1 引言 | 第90页 |
6.2 染料在超临界CO_2中溶解度的关联计算 | 第90-93页 |
6.2.1 PR方程 | 第90-92页 |
6.2.2 关联方程计算 | 第92页 |
6.2.2.1 Chrastil分子缔合模型 | 第92页 |
6.2.2.2 半经验模型 | 第92页 |
6.2.3 染料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 | 第92-93页 |
6.3 涤棉针织物超临界CO_2染色机理 | 第93页 |
6.4 超临界CO_2图形染色机理 | 第93-9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5-97页 |
7.1 结论 | 第95-96页 |
7.2 展望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附录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