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机械和液压互联悬架的某货车平顺性对比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课题研究技术背景 | 第11-14页 |
1.3 互联悬架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 | 第14-18页 |
1.3.1 互联悬架的发展历程 | 第14-17页 |
1.3.2 互联悬架的应用现状 | 第17-18页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1.4.1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4.2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抗俯仰液压互联悬架两轴货车建模 | 第20-31页 |
2.1 抗俯仰液压互联悬架的构造和原理分析 | 第20-22页 |
2.1.1 抗俯仰液压互联悬架的结构组成 | 第20-21页 |
2.1.2 抗俯仰液压互联悬架的工作原理分析 | 第21-22页 |
2.2 七自由度两轴货车建模 | 第22-24页 |
2.3 抗俯仰液压互联悬架整车建模 | 第24-30页 |
2.3.1 液压管路建模 | 第26页 |
2.3.2 蓄能器建模 | 第26-28页 |
2.3.3 液压缸建模及边界条件推导 | 第28-29页 |
2.3.4 机械-液压耦合模型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机械互联悬架两轴货车建模 | 第31-39页 |
3.1 机械互联悬架的构造和原理分析 | 第31-34页 |
3.1.1 板簧机械互联悬架 | 第31-32页 |
3.1.2 螺旋弹簧机械互联悬架 | 第32-33页 |
3.1.3 机械互联悬架的工作原理分析 | 第33-34页 |
3.2 机械互联悬架的布置准则 | 第34页 |
3.3 机械互联悬架整车建模 | 第34-36页 |
3.3.1 机械互联悬架建模 | 第35-36页 |
3.3.2 整车动力学建模 | 第36页 |
3.4 机械互联悬架整车模态分析 | 第36-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互联悬架整车仿真分析 | 第39-52页 |
4.1 车辆的运动模态 | 第39-40页 |
4.2 脉冲激励仿真分析 | 第40-42页 |
4.3 随机路面仿真分析 | 第42-47页 |
4.3.1 车辆行驶平顺性分析 | 第42-45页 |
4.3.2 车辆道路友好性分析 | 第45-47页 |
4.4 扭曲路面仿真分析 | 第47-49页 |
4.5 制动仿真分析 | 第49-5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互联悬架整车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52-65页 |
5.1 分析参数的选取 | 第52-53页 |
5.2 车辆悬架刚度和阻尼的敏感性分析 | 第53-56页 |
5.3 机械互联悬架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56-59页 |
5.3.1 水平弹簧刚度的敏感性分析 | 第56-57页 |
5.3.2 直角摇臂尺寸的敏感性分析 | 第57-59页 |
5.4 液压互联悬架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59-64页 |
5.4.1 等效垂向刚度和等效俯仰刚度分析 | 第59-61页 |
5.4.2 蓄能器预充压力的敏感性分析 | 第61-63页 |
5.4.3 液压缸内径的敏感性分析 | 第63-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