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30页 |
1.1 考试心理 | 第11-12页 |
1.1.1 考试 | 第11页 |
1.1.2 考试心理的概念 | 第11-12页 |
1.2 考试心理问题 | 第12页 |
1.2.1 考试心理问题的概念 | 第12页 |
1.3 考试焦虑 | 第12-14页 |
1.3.1 考试焦虑的概念 | 第12-14页 |
1.3.2 考试焦虑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4 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 | 第14-16页 |
1.4.1 生理因素 | 第14-15页 |
1.4.2 心理因素 | 第15页 |
1.4.3 社会因素 | 第15页 |
1.4.4 学习相关因素 | 第15-16页 |
1.5 考试焦虑的干预研究 | 第16-19页 |
1.5.1 情绪中心疗法 | 第16-17页 |
1.5.2 以认知为中心的疗法 | 第17-18页 |
1.5.3 学习策略中心的训练方法 | 第18-19页 |
1.5.4 精神分析疗法 | 第19页 |
1.6 阅读疗法 | 第19-26页 |
1.6.1 阅读疗法的概念 | 第19-20页 |
1.6.2 阅读疗法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6.3 阅读疗法的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1.6.4 阅读疗法的心理机制与阶段 | 第23-24页 |
1.6.5 阅读疗法的类型 | 第24-25页 |
1.6.6 阅读疗法的目标 | 第25-26页 |
1.7 阅读心理辅导 | 第26-30页 |
1.7.1 阅读心理辅导的概念界定 | 第26页 |
1.7.2 阅读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 | 第26-27页 |
1.7.3 阅读心理辅导的方法与步骤 | 第27-30页 |
第2章 问题的提出及总体研究方案 | 第30-40页 |
2.1 问题的提出 | 第30-31页 |
2.1.1 初三学生考试焦虑状况突出 | 第30页 |
2.1.2 导师研究取向及自身实践经验 | 第30页 |
2.1.3 阅读心理辅导对考试焦虑的干预研究较少 | 第30-31页 |
2.2 研究目的 | 第31页 |
2.3 研究意义 | 第31-32页 |
2.3.1 理论意义 | 第31页 |
2.3.2 实践意义 | 第31-32页 |
2.4 研究的评价标准 | 第32-35页 |
2.4.1 定量的评价标准 | 第32-34页 |
2.4.2 定性的评价标准 | 第34-35页 |
2.5 总体研究方案 | 第35-40页 |
2.5.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5-36页 |
2.5.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36-40页 |
第3章 《考试焦虑认知因素问卷》的修订及应用 | 第40-60页 |
3.1 研究一 《考试焦虑认知因素问卷》的修订 | 第40-52页 |
3.1.1 研究目的 | 第40页 |
3.1.2 研究工具 | 第40页 |
3.1.3 研究样本 | 第40-41页 |
3.1.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41-51页 |
3.1.5 讨论与分析 | 第51页 |
3.1.6 结论 | 第51-52页 |
3.2 研究二初三学生认知因素考试焦虑的现状及特点 | 第52-60页 |
3.2.1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 第52-53页 |
3.2.2 研究方法 | 第53页 |
3.2.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53-57页 |
3.2.4 讨论与分析 | 第57-58页 |
3.2.5 结论 | 第58-60页 |
第4章 考试焦虑阅读心理辅导手册的编制 | 第60-80页 |
4.1 研究三考试焦虑阅读心理辅导主题库和阅读素材库研究 | 第60-73页 |
4.1.1 研究目的 | 第60页 |
4.1.2 研究方法 | 第60-62页 |
4.1.3 研究资料 | 第62页 |
4.1.4 研究小组 | 第62-63页 |
4.1.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63-73页 |
4.2 研究四 《考试焦虑阅读心理辅导手册》的编制 | 第73-78页 |
4.2.1 研究目的 | 第73页 |
4.2.2 研究方法 | 第73页 |
4.2.3 《考试焦虑阅读心理辅导手册》结构 | 第73-78页 |
4.3 讨论与分析 | 第78-79页 |
4.3.1 对阅读心理辅导的总体看法 | 第78页 |
4.3.2 阅读心理辅导在中学生群体中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 第78页 |
4.3.3 在阅读心理辅导中可给学生的材料类型 | 第78页 |
4.3.4 阅读心理辅导阅读素材库的研究 | 第78-79页 |
4.3.5 《考试焦虑阅读心理辅导手册》结构的构造 | 第79页 |
4.4 结论 | 第79-80页 |
第5章 研究五初三学生考试焦虑阅读心理辅导干预研究 | 第80-104页 |
5.1 研究目的与假设 | 第80页 |
5.1.1 研究目的 | 第80页 |
5.1.2 研究假设 | 第80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80-81页 |
5.3 辅导对象的筛选 | 第81-87页 |
5.3.1 研究工具 | 第81-82页 |
5.3.2 研究对象 | 第82页 |
5.3.3 辅导对象的筛选 | 第82-83页 |
5.3.4 实验设计模式 | 第83-85页 |
5.3.5 研究程序 | 第85-87页 |
5.4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第87页 |
5.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87-101页 |
5.5.1 量化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 第87-91页 |
5.5.2 质化材料的处理与分析 | 第91-101页 |
5.6 讨论与分析 | 第101-103页 |
5.6.1 筛选辅导对象 | 第101页 |
5.6.2 确定团辅活动方案 | 第101-102页 |
5.6.3 实施辅导干预 | 第102页 |
5.6.4 验证团辅应用效果的有效性 | 第102页 |
5.6.5 辅导效果评价 | 第102-103页 |
5.7 结论 | 第103-104页 |
第6章 总结论 | 第104-107页 |
6.1 修订的考试焦虑认知因素问卷具有合理的信效度 | 第104页 |
6.2 初三学生认知因素考试焦虑的现状及特点 | 第104-105页 |
6.2.1 考试焦虑认知因素年级总体情况 | 第104-105页 |
6.2.2 考试焦虑认知因素的性别差异 | 第105页 |
6.2.3 考试焦虑认知因素的独生子女与否差异 | 第105页 |
6.2.4 考试焦虑认知因素的家庭所在地差异 | 第105页 |
6.2.5 考试焦虑认知因素的家庭经济情况差异 | 第105页 |
6.2.6 考试焦虑认知因素的家庭关系氛围状况差异 | 第105页 |
6.3 研究形成阅读心理辅导阅读素材库 | 第105-106页 |
6.4 编制出考试焦虑阅读心理辅导干预手册 | 第106页 |
6.5 验证出考试焦虑阅读心理辅导手册应用效果较为有效、可行 | 第106-107页 |
第7章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107-111页 |
7.1 不足 | 第107-109页 |
7.1.1 编制问卷的不足 | 第107页 |
7.1.2 考试焦虑阅读心理辅导阅读素材库的不足 | 第107-108页 |
7.1.3 手册编制方面的不足 | 第108页 |
7.1.4 考试焦虑阅读心理辅导干预的不足 | 第108-109页 |
7.2 展望 | 第109-111页 |
7.2.1 修订问卷的规范性 | 第109页 |
7.2.2 辅导干预的深入性 | 第109页 |
7.2.3 阅读心理辅导阅读素材库的完整性 | 第109页 |
7.2.4 手册内容的丰富性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5页 |
附录 | 第115-158页 |
附录 1 《考试焦虑认知因素问卷》 | 第115-116页 |
附录 2 《考试焦虑诊断量表》 | 第116-117页 |
附录 3 《阅读心理辅导阅读素材调查问卷》 | 第117-118页 |
附录 4 《团体成员活动评价清单》 | 第118-119页 |
附录 5 《团体辅导总体效果评价清单》 | 第119-120页 |
附录 6 《团体活动过程单元记录表》 | 第120-121页 |
附录 7 《团体辅导成员观察记录表》 | 第121-123页 |
附录 8 《阅读心理辅导阅读素材库》 | 第123-134页 |
附录9 考试焦虑阅读心理辅导干预详案 | 第134-156页 |
附录10 向来访者提供的资料 | 第156-1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158-159页 |
致谢 | 第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