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中的结合犯问题研究
摘要 | 第2-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导言 | 第17-26页 |
一、研究的目的和价值 | 第17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7-25页 |
三、研究的超越起点 | 第25-26页 |
第一章 结合犯概述 | 第26-57页 |
第一节 结合犯的概念和特征 | 第26-37页 |
一、结合犯的概念 | 第26-32页 |
二、结合犯的特征 | 第32-37页 |
第二节 境外国家和地区结合犯的相关规定 | 第37-52页 |
一、德国结合犯的规定 | 第37-41页 |
二、意大利结合犯的规定 | 第41-43页 |
三、法国结合犯的规定 | 第43-44页 |
四、日本结合犯的规定 | 第44-49页 |
五、台湾地区结合犯的规定 | 第49-52页 |
第三节 结合犯存在的价值 | 第52-57页 |
一、结合犯的理论价值 | 第52-55页 |
二、结合犯的立法价值 | 第55-57页 |
第二章 结合犯类型 | 第57-71页 |
第一节 结合犯的理论类型 | 第57-66页 |
一、广义结合犯与狭义结合犯 | 第57-58页 |
二、典型结合犯与不典型结合犯 | 第58-60页 |
三、形式结合犯与实质结合犯 | 第60-61页 |
四、其他结合犯类型 | 第61-66页 |
第二节 结合犯的立法类型 | 第66-71页 |
一、牵连型结合犯 | 第66-67页 |
二、并发型结合犯 | 第67页 |
三、包容型结合犯 | 第67页 |
四、因果型结合犯 | 第67-71页 |
第三章 结合犯构成要件之解构 | 第71-96页 |
第一节 结合犯侵害的客体方面研究 | 第71-76页 |
一、结合犯侵害的客体内容 | 第71-74页 |
二、结合犯的重惩原由 | 第74-76页 |
第二节 结合犯的客观方面研究 | 第76-86页 |
一、危害行为 | 第76-80页 |
二、危害结果 | 第80-81页 |
三、因果关系 | 第81-86页 |
四、结合犯的其他客观要件 | 第86页 |
第三节 结合犯的主体方面研究 | 第86-93页 |
一、自然人 | 第87-90页 |
二、单位 | 第90-93页 |
第四节 结合犯的主观方面研究 | 第93-96页 |
一、罪过间的联系研究 | 第93-94页 |
二、罪过间的结合研究 | 第94-96页 |
第四章 结合犯在罪数领域与相关内容的辨析 | 第96-133页 |
第一节 结合犯与其他罪数形态犯的辨析 | 第96-111页 |
一、罪数形态的分类 | 第96-98页 |
二、结合犯与非法定罪数形态犯的辨析 | 第98-104页 |
三、结合犯与其它法定罪数形态犯的辨析 | 第104-111页 |
第二节 结合犯与法律拟制及注意规定的辨析 | 第111-116页 |
一、法律拟制与注意规定的辨析 | 第112-115页 |
二、结合犯与法律拟制及注意规定的辨析 | 第115-116页 |
第三节 结合犯的罪数竞合与数罪并罚研究 | 第116-133页 |
一、罪数形态与数罪并罚的辨析 | 第116-119页 |
二、结合犯的罪数竞合与数罪处理 | 第119-133页 |
第五章 结合犯与其犯罪形态的研究 | 第133-158页 |
第一节 结合犯的犯罪停止形态研究 | 第133-137页 |
一、结合犯的完成形态研究 | 第133-135页 |
二、结合犯的未完成形态研究 | 第135-137页 |
第二节 结合犯的共犯形态研究 | 第137-158页 |
一、结合犯共犯的成立条件 | 第138-141页 |
二、结合犯共犯的类型研究 | 第141-158页 |
第六章 我国刑法分则结合犯的规定 | 第158-198页 |
第一节 我国刑法分则结合犯规定的概览 | 第158-160页 |
一、我国刑法分则主要的结合犯规定 | 第158-159页 |
二、我国刑法分则结合犯规定的主要特点 | 第159-160页 |
第二节 我国刑法分则主要的结合犯条文梳理 | 第160-198页 |
一、牵连型结合犯条文的梳理 | 第160-188页 |
二、并发型结合犯条文的梳理 | 第188-198页 |
参考文献 | 第198-20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207-208页 |
后记 | 第208-2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