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

三种栽培海藻生长和光合功能对海水碳酸盐体系变化响应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缩略词(Abbreviations)第14-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6页
    1.1 海洋环境概况第15-16页
    1.2 海水碳酸盐体系第16页
    1.3 大型海藻的无机碳利用机制第16-18页
    1.4 碳酸盐体系变化对大型海藻的影响第18-22页
        1.4.1 碳酸盐体系变化对大型海藻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8-20页
        1.4.2 碳酸盐体系变化对大型海藻呼吸作用的影响第20-21页
        1.4.3 碳酸盐体系变化对大型海藻生长的影响第21-22页
        1.4.4 无机碳浓度变化对大型海藻吸收营养盐速率的影响第22页
    1.5 碳酸盐体系与其他环境因素的耦合效应第22-23页
        1.5.1 光照强度第22页
        1.5.2 温度第22-23页
    1.6 研究对象、目的和内容第23-26页
        1.6.1 研究对象第23-24页
        1.6.2 研究目的第24-25页
        1.6.3 研究内容第25-26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6-32页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26-27页
        2.1.1 实验试剂第26页
        2.1.2 主要仪器第26-27页
    2.2 实验材料第27-28页
    2.3 各指标测定方法第28-31页
        2.3.1 碳酸盐体系中的无机碳浓度和pH值的测定第28页
        2.3.2 相对生长速率的测定第28页
        2.3.3 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第28-29页
        2.3.4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第29页
        2.3.5 光合放氧速率测定第29-30页
        2.3.6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测定第30页
        2.3.7 pH补偿点测定第30-31页
        2.3.8 无机碳、氮吸收速率测定第31页
    2.4 数据分析第31-32页
第三章 两种栽培红藻光合作用与碳平衡对海洋碳酸盐体系与光温条件变化相互作用的响应第32-53页
    3.1 引言第32-34页
    3.2 实验方法第34-36页
        3.2.1 实验材料和培养条件第34页
        3.2.2 实验方法第34-35页
            3.2.2.1 不同碳酸盐体系对红藻的光合性能的影响第34-35页
            3.2.2.2 温度、光照强度对红藻对碳限制响应的影响第35页
        3.2.3 测定方法第35-36页
            3.2.3.1 海水中无机碳浓度测定第35页
            3.2.3.2 呼吸速率和光合放氧速率的测定方法第35-36页
        3.2.4 统计与分析第36页
    3.3 结果第36-46页
        3.3.1 两种红藻暗呼吸速率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第36-38页
        3.3.2 两种红藻净光合速率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第38-42页
        3.3.3 两种红藻Rd/Pg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第42-44页
        3.3.4 两种红藻碳限制率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第44-46页
    3.4 讨论第46-51页
        3.4.1 环境因子对呼吸速率的影响第46-47页
        3.4.2 环境因子对红藻光合速率的影响第47-49页
        3.4.3 环境因子对龙须菜和坛紫菜Rd/Pg的影响第49-50页
        3.4.4 环境因子对龙须菜和坛紫菜碳限制率的影响第50-51页
        3.4.5 两种红藻的种间差异第51页
    3.5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四章 海水碳酸盐体系变化对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第53-64页
    4.1 前言第53-54页
    4.2 材料和方法第54-56页
        4.2.1 实验材料第54页
        4.2.2 实验设计第54-55页
        4.2.3 海水碳酸盐体系各参数的测定第55页
        4.2.4 pH补偿点的测定第55页
        4.2.5 光合放氧测定第55-56页
        4.2.6 叶绿素荧光第56页
        4.2.7 生长和生化组分第56页
        4.2.8 统计与分析第56页
    4.3 结果第56-61页
        4.3.1 生长速率第56-57页
        4.3.2 pH补偿点第57-58页
        4.3.3 色素含量第58-59页
        4.3.4 龙须菜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第59-60页
        4.3.5 龙须菜的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第60-61页
    4.4 讨论第61-63页
    4.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海水碳酸盐体系变化对羊栖菜(Hizikia fusiformis)幼苗生长与光合作用的影响第64-76页
    5.1 前言第64-65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65-67页
        5.2.1 实验材料第65页
        5.2.2 实验设计第65-66页
        5.2.3 测定方法第66-67页
        5.2.4 统计与分析第67页
    5.3 结果第67-72页
        5.3.1 相对生长速率第67页
        5.3.2 光合色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第67-68页
        5.3.3 营养盐吸收速率第68-70页
        5.3.4 叶绿素荧光参数第70-71页
        5.3.5 羊栖菜幼苗生理生化指标对碳酸盐体系中各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第71-72页
    5.4 讨论第72-75页
        5.4.1 加富TIC浓度对羊栖菜生长没有显著影响第72-73页
        5.4.2 高pH明显抑制羊栖菜幼苗的生长、营养盐吸收和光合活性第73-74页
        5.4.3 加富TIC能缓解高pH对羊栖菜幼苗生长和光合活性的抑制作用第74-75页
    5.5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结论与展望第76-78页
    全文总结第76-77页
    进一步工作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7-88页
致谢第88-89页
附件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肌酐检测工具酶的高效表达及其酶学性质分析
下一篇:用等温微量热法研究微藻生物固碳行为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