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植物营养、代谢与呼吸论文--光合作用、碳素同化作用论文

长白山不同海拔岳桦光谱及光合生理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前言第8-15页
   ·高山林线定义及其类型第8页
   ·林线形成机理的假说第8-9页
     ·碳受限假说第8-9页
     ·生长受限假说第9页
   ·环境因子对高山植物的影响第9-11页
     ·温度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对高山植物的影响第9-10页
     ·水分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对高山植物的影响第10页
     ·光强和光质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对高山植物的影响第10-11页
     ·CO_2分压随海拔变化对高山植物的影响第11页
   ·高山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第11-13页
     ·海拔对植物叶片性状的影响第11-12页
     ·海拔对植物光合能力的影响第12-13页
   ·高山植物的动态变化第13页
   ·植物光谱研究进展第13-14页
     ·植物叶片光谱第13-14页
     ·植物冠层光谱研究进展第14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2 研究地概况第15-18页
   ·地理位置第15页
   ·地质地貌第15-16页
   ·气候第16-17页
     ·山地针阔混交林气候带第16页
     ·山地针叶林气候带第16页
     ·山地岳桦林气候带第16-17页
     ·高山灌丛气候带第17页
     ·高山荒漠气候带第17页
   ·土壤第17页
   ·植被第17-18页
   ·研究材料第18页
3 岳桦叶片光谱指数与色素、光合能力及成产力间的相关性第18-23页
   ·引言第18页
   ·实验设计与方法第18-20页
     ·实验设计第18-19页
     ·研究方法第19页
       ·叶片色素含量测定第19页
       ·光化学量子效率测定第19页
       ·岳桦生产力的测定第19页
     ·数据分析第19-20页
   ·结果与分析第20-23页
     ·光谱指数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相关性第20页
     ·光谱指数与φPSII的相关性第20页
     ·光谱指数与成产力的相关性第20-21页
     ·讨论第21-23页
     ·小结第23页
4 不同海拔岳桦叶片的光谱研究第23-27页
   ·引言第23页
   ·实验设计与方法第23-24页
     ·实验设计第23页
     ·研究方法第23-24页
     ·数据分析第24页
   ·结果与分析第24-26页
     ·不同海拔下叶片反射光谱曲线比较第24页
     ·不同海拔下叶片光谱反射率比较第24-25页
     ·不同海拔的叶片叶绿素相关指数第25-26页
     ·不同海拔叶片类胡萝卜素和PRI指数第26页
   ·讨论第26-27页
   ·小结第27页
5 不同海拔岳桦的光合特点研究第27-35页
   ·引言第27-28页
   ·实验设计与方法第28-30页
     ·实验设计第28页
     ·研究方法第28-29页
       ·光响应曲线测定第28页
       ·CO_2响应曲线测定第28-29页
       ·叶绿素荧光数据测定第29页
     ·数据分析第29-30页
       ·光响应曲线数据分析第29页
       ·CO_2响应曲线分析第29页
       ·荧光数据分析第29-30页
       ·数据处理第30页
   ·结果与分析第30-35页
     ·不同海拔岳桦叶片对光和CO_2的响应第30-31页
     ·不同海拔岳桦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第31页
     ·不同海拔岳桦叶片的水分及光利用效率第31-32页
     ·不同海拔岳桦叶片胞间CO_2浓度对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影响第32页
     ·光合有效辐射对不同海拔岳桦叶片胞间CO_2浓度和气孔导度的影响第32-33页
     ·不同海拔岳桦叶片气孔导度对其净光合速率第33页
     ·讨论第33-34页
     ·小结第34-35页
6 不同海拔岳桦叶结构性状研究第35-37页
   ·引言第35页
   ·实验设计与方法第35-36页
     ·实验设计第35页
     ·研究方法第35页
     ·结果与分析第35-36页
   ·讨论与结论第36-37页
7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37-39页
   ·实验中的主要结论第37-38页
     ·不同海拔岳桦的光谱研究第37页
     ·不同海拔岳桦的光合能力研究第37-38页
   ·实验展望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6页
个人简介第46-47页
导师简介第47-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类囊体膜“超级蛋白复合物”组成结构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以胡枝子和糠醛渣为原料发酵制备乳酸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