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3页 |
§1.1 细胞表面聚糖 | 第13-14页 |
1.1.1 聚糖的结构和分类 | 第13-14页 |
1.1.2 糖基化与肿瘤 | 第14页 |
§1.2 细胞表面聚糖的检测 | 第14-22页 |
1.2.1 聚糖的识别和标记 | 第14-18页 |
1.2.1.1 凝集素识别 | 第15-16页 |
1.2.1.2 硼酸识别 | 第16-17页 |
1.2.1.3 新陈代谢标记 | 第17-18页 |
1.2.2 聚糖的检测方法 | 第18-22页 |
1.2.2.1 质谱法 | 第19页 |
1.2.2.2 电化学法 | 第19-20页 |
1.2.2.3 光学法 | 第20-21页 |
1.2.2.4 纳米技术法 | 第21-22页 |
§1.3 表面增强拉曼(SERS) | 第22-29页 |
1.3.1 简介 | 第22页 |
1.3.2 构成 | 第22-24页 |
1.3.2.1 基质 | 第22-24页 |
1.3.2.1.1 单粒子表面拉曼增强基质 | 第22-23页 |
1.3.2.1.2 多粒子表面拉曼增强基质 | 第23-24页 |
1.3.2.2 信号分子 | 第24页 |
1.3.3 表面增强拉曼在分析中的应用 | 第24-29页 |
1.3.3.1 离子和分子检测 | 第24-26页 |
1.3.3.2 病原体检测 | 第26页 |
1.3.3.3 细胞成像 | 第26-29页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3页 |
第二章 基于两种金纳米探针耦合的拉曼增强用于细胞唾液酸成像 | 第33-48页 |
§2.1 引言 | 第33-3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5-38页 |
2.2.1 材料和试剂 | 第35-36页 |
2.2.2 仪器设备 | 第36页 |
2.2.3 探针制备 | 第36-37页 |
2.2.3.1 金纳米花探针 | 第36页 |
2.2.3.2 树枝状大分子包裹的金纳米粒子探针 | 第36-37页 |
2.2.3.3 金纳米粒子探针 | 第37页 |
2.2.4 细胞培养 | 第37页 |
2.2.5 细胞表面唾液酸的成像 | 第37-38页 |
2.2.6 唾液酸抑制实验 | 第3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6页 |
2.3.1 金纳米探针表征 | 第38-40页 |
2.3.1.1 金纳米花探针表征 | 第38-39页 |
2.3.1.2 金纳米粒子探针表征 | 第39-40页 |
2.3.2 单核(AuNF)-多卫星(DAuNPs)纳米结构可行性验证 | 第40-41页 |
2.3.3 检测条件优化 | 第41-43页 |
2.3.3.1 AuNF探针反应时间优化 | 第42页 |
2.3.3.2 DAuNP探针反应时间优化 | 第42-43页 |
2.3.4 监测药物作用下SA的动态变化 | 第43-44页 |
2.3.5 唾液酸抑制实验 | 第44页 |
2.3.6 单核(AuNF)-多卫星(DAuNPs)复合纳米结构等离子耦合验证实验 | 第44-45页 |
2.3.7 适用性实验 | 第45-46页 |
§2.4 结论 | 第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