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组合机床及其加工论文--程序控制机床、数控机床及其加工论文

数控机床关键部件的热误差补偿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机床热误差补偿技术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高速电主轴热误差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3 滚珠丝杠副热误差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4-16页
        1.3.1 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第14-15页
        1.3.2 本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5-16页
    1.4 本章小结第16-18页
第2章 热力学有限元分析理论第18-28页
    2.1 热传递的基本形式第18-20页
        2.1.1 热传导第18-19页
        2.1.2 热对流第19页
        2.1.3 热辐射第19-20页
    2.2 有限元热分析理论第20-27页
        2.2.1 温度场与温度梯度第20-21页
        2.2.2 导热微分方程及定解条件第21-23页
        2.2.3 稳态温度场有限元计算法第23-26页
        2.2.4 瞬态温度场有限元计算法第26-27页
    2.3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数控机床关键部件的热态特性分析第28-46页
    3.1 高速电主轴单元的热态特性分析第28-40页
        3.1.1 高速电主轴单元的结构第28-29页
        3.1.2 高速电主轴单元的热源分析第29页
        3.1.3 高速电主轴单元的冷却润滑系统分析第29-30页
        3.1.4 高速电主轴单元的发热量计算第30-31页
        3.1.5 高速电主轴单元的传热机理分析第31-35页
        3.1.6 高速电主轴单元的温度场有限元分析第35-40页
    3.2 滚珠丝杠副的热态特性分析第40-45页
        3.2.1 滚珠丝杠副的结构第40页
        3.2.2 滚珠丝杠副的热源分析第40页
        3.2.3 滚珠丝杠副的温度场有限元分析第40-45页
    3.3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数控机床关键部件的热误差温度测点优化第46-58页
    4.1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第46页
    4.2 温度传感器的布置原则第46-47页
    4.3 温度测点的优化方法第47-48页
    4.4 模糊聚类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应用第48-57页
        4.4.1 模糊聚类概述第48-50页
        4.4.2 灰色理论简介第50-52页
        4.4.3 基于模糊聚类与灰色关联分析的温度测点优化第52-57页
    4.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5章 数控机床关键部件的热误差补偿技术第58-72页
    5.1 数控机床关键部件的热误差建模与优化第58-67页
        5.1.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热误差建模第58-61页
        5.1.2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热误差建模第61-67页
        5.1.3 两种模型的精度对比第67页
    5.2 数控机床关键部件的热误差补偿技术研究第67-70页
        5.2.1 机床热误差补偿系统设计第68页
        5.2.2 机床热误差补偿效果分析第68-70页
    5.3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结论第72-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作者简介第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杂铸钢件变胞振动铸造工艺及设备研究
下一篇:F4冷轧机耦合振动机理研究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