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机床热误差补偿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高速电主轴热误差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滚珠丝杠副热误差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1 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 第14-15页 |
1.3.2 本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6-18页 |
第2章 热力学有限元分析理论 | 第18-28页 |
2.1 热传递的基本形式 | 第18-20页 |
2.1.1 热传导 | 第18-19页 |
2.1.2 热对流 | 第19页 |
2.1.3 热辐射 | 第19-20页 |
2.2 有限元热分析理论 | 第20-27页 |
2.2.1 温度场与温度梯度 | 第20-21页 |
2.2.2 导热微分方程及定解条件 | 第21-23页 |
2.2.3 稳态温度场有限元计算法 | 第23-26页 |
2.2.4 瞬态温度场有限元计算法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数控机床关键部件的热态特性分析 | 第28-46页 |
3.1 高速电主轴单元的热态特性分析 | 第28-40页 |
3.1.1 高速电主轴单元的结构 | 第28-29页 |
3.1.2 高速电主轴单元的热源分析 | 第29页 |
3.1.3 高速电主轴单元的冷却润滑系统分析 | 第29-30页 |
3.1.4 高速电主轴单元的发热量计算 | 第30-31页 |
3.1.5 高速电主轴单元的传热机理分析 | 第31-35页 |
3.1.6 高速电主轴单元的温度场有限元分析 | 第35-40页 |
3.2 滚珠丝杠副的热态特性分析 | 第40-45页 |
3.2.1 滚珠丝杠副的结构 | 第40页 |
3.2.2 滚珠丝杠副的热源分析 | 第40页 |
3.2.3 滚珠丝杠副的温度场有限元分析 | 第40-4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数控机床关键部件的热误差温度测点优化 | 第46-58页 |
4.1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 第46页 |
4.2 温度传感器的布置原则 | 第46-47页 |
4.3 温度测点的优化方法 | 第47-48页 |
4.4 模糊聚类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应用 | 第48-57页 |
4.4.1 模糊聚类概述 | 第48-50页 |
4.4.2 灰色理论简介 | 第50-52页 |
4.4.3 基于模糊聚类与灰色关联分析的温度测点优化 | 第52-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数控机床关键部件的热误差补偿技术 | 第58-72页 |
5.1 数控机床关键部件的热误差建模与优化 | 第58-67页 |
5.1.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热误差建模 | 第58-61页 |
5.1.2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热误差建模 | 第61-67页 |
5.1.3 两种模型的精度对比 | 第67页 |
5.2 数控机床关键部件的热误差补偿技术研究 | 第67-70页 |
5.2.1 机床热误差补偿系统设计 | 第68页 |
5.2.2 机床热误差补偿效果分析 | 第68-7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作者简介 | 第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