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6页 |
1.2.1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阐释 | 第9-11页 |
1.2.2 国外文献研究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1.2.3 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 第13-16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成与侦查取证现状分析 | 第18-27页 |
2.1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成 | 第18-21页 |
2.1.1 犯罪行为地域界限角度分析 | 第18页 |
2.1.2 犯罪“收益”角度分析 | 第18-19页 |
2.1.3 打击难点角度分析 | 第19页 |
2.1.4 电信诈骗受害人心理角度分析 | 第19-21页 |
2.2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取证现状 | 第21-23页 |
2.2.1 犯罪现场确定难 | 第21页 |
2.2.2 据保存难 | 第21-22页 |
2.2.3 区分主犯与从犯难 | 第22页 |
2.2.4 明确管辖难 | 第22-23页 |
2.3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取证困境及原因分析 | 第23-27页 |
2.3.1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取证的困境 | 第23-24页 |
2.3.2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取证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24-27页 |
3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取证的优化方案设计 | 第27-34页 |
3.1 典型模式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 第27-28页 |
3.1.1 个体诈骗的典型运行模式 | 第27页 |
3.1.2 团伙诈骗的典型运行模式 | 第27-28页 |
3.2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取证方案 | 第28-31页 |
3.2.1 基本规则 | 第28-29页 |
3.2.2 关键程序 | 第29-30页 |
3.2.3 关键点 | 第30-31页 |
3.3 方案可行性分析 | 第31-34页 |
3.3.1 合法性分析 | 第31页 |
3.3.2 一致性分析 | 第31-32页 |
3.3.3 有效性分析 | 第32-34页 |
4 完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取证工作的保障措施 | 第34-39页 |
4.1 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 第34-35页 |
4.1.1 联席会议制度 | 第34页 |
4.1.2 快速反应工作机制 | 第34页 |
4.1.3 公安机关与第三方支付公司联合工作机制 | 第34页 |
4.1.4 诈骗电话通报阻断机制 | 第34-35页 |
4.2 边缘打击力度 | 第35-36页 |
4.2.1 突出重点 | 第35页 |
4.2.2 如实立案 | 第35页 |
4.2.3 止损追赃 | 第35-36页 |
4.2.4 依法严惩 | 第36页 |
4.3 打击犯罪合成作战机制 | 第36-37页 |
4.3.1 信息对称 | 第36页 |
4.3.2 统一指挥 | 第36-37页 |
4.3.3 警企合作 | 第37页 |
4.4 专业队伍建设 | 第37-39页 |
4.4.1 组建专业队伍 | 第37-38页 |
4.4.2 增设专业 | 第38页 |
4.4.3 人员培训 | 第38页 |
4.4.4 绩效考核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