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论文--水汽、凝结和降水论文--降水论文--普通降水论文--降水引起的灾害论文

云南省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5-20页
        1.2.1 干旱灾害风险的概念第15页
        1.2.2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的一般流程第15-18页
        1.2.3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第18-20页
    1.3 研究目和意义第20页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0-23页
        1.4.1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4.2 技术路线第21-23页
第二章 数据与方法第23-25页
    2.1 数据第23页
    2.2 研究方法第23-25页
        2.2.1 干旱灾害风险指数法第23-24页
        2.2.2 加权综合评价法第24页
        2.2.3 层次分析法第24-25页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第25-30页
    3.1 自然概况第25-26页
        3.1.1 地形第25页
        3.1.2 地貌第25页
        3.1.3 气候第25-26页
        3.1.4 土壤第26页
        3.1.5 河流湖泊第26页
    3.2 社会经济概况第26-27页
    3.3 干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第27-30页
        3.3.1 干旱灾害时间变化特征第27-29页
        3.3.2 干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第29-30页
第四章 云南省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第30-41页
    4.1 研究方法第30-33页
        4.1.1 标准化降水指数法第30-31页
        4.1.2 干旱强度第31页
        4.1.3 干旱频率第31-32页
        4.1.4 干旱站次比第32页
        4.1.5 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第32-33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33-39页
        4.2.1 干旱强度时空变化特征第33-36页
        4.2.2 干旱频率时空分布特征第36-38页
        4.2.3 干旱站次比变化特征第38-39页
    4.3 小结第39-41页
第五章 云南省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指标选取第41-57页
    5.1 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标第41-43页
        5.1.1 干旱频率第42-43页
        5.1.2 干旱强度第43页
    5.2 成灾环境敏感性指标第43-48页
        5.2.1 地形第44-45页
        5.2.2 土地利用类型第45-46页
        5.2.3 河网密度第46-47页
        5.2.4 人均水资源量第47-48页
    5.3 承灾体易损性指标第48-52页
        5.3.1 人口密度第48-49页
        5.3.2 经济密度第49-50页
        5.3.3 农业产值密度第50-51页
        5.3.4 耕地率第51页
        5.3.5 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第51-52页
    5.4 防灾减灾能力指标第52-57页
        5.4.1 财政收入第52-53页
        5.4.2 水库库容量第53-54页
        5.4.3 水利基础设施投入第54-55页
        5.4.4 有效灌溉率第55-57页
第六章 云南省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第57-66页
    6.1 干旱灾害风险四因子评估第58-61页
        6.1.1 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第58页
        6.1.2 成灾环境敏感性评估第58-59页
        6.1.3 承灾体易损性评估第59-61页
        6.1.4 防灾减灾能力评估第61页
    6.2 干旱灾害风险综合评估第61-63页
    6.3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结果验证第63-65页
    6.4 小结第65-66页
第七章 云南省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第66-75页
    7.1 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原则第66-67页
    7.2 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结果第67-71页
        7.2.1 滇中、滇东、滇东南旱灾高风险区第67-68页
        7.2.2 滇东北旱灾中高风险区第68页
        7.2.3 滇西旱灾中等风险区第68页
        7.2.4 滇西南旱灾中低风险区第68-69页
        7.2.5 滇西北旱灾低风险区第69-71页
    7.3 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结果第71-72页
    7.4 干旱灾害风险管理对策第72-75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75-78页
    8.1 结论第75-77页
        8.1.1 云南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第75页
        8.1.2 云南省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第75-76页
        8.1.3 云南省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第76-77页
    8.2 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第83-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川东下古生界页岩流变构造与孔隙结构特征
下一篇:面向AMSR2被动微波遥感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方法与验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