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分层水环境人工诱导内波的强化混合效果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2 内波研究现状第11页
    1.3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4 研究创新点第12页
    1.5 研究内容第12-14页
2 研究依据和方法第14-26页
    2.1 理论依据第14-18页
        2.1.1 扩散系数第14-16页
        2.1.2 内波能量估算第16-18页
    2.2 实验材料第18-21页
        2.2.1 实验室模拟分层水库装置第18-19页
        2.2.2 内波观测装置第19页
        2.2.3 小型扬水曝气器第19-20页
        2.2.4 消波装置第20-21页
        2.2.5 温度记录仪第21页
    2.3 实验方法第21-26页
        2.3.1 实验步骤第21-22页
        2.3.2 实验室内波观测第22页
        2.3.3 区分内波和水流上涌第22-23页
        2.3.4 波能计算方法第23-26页
3 实验室内波第26-34页
    3.1 实验室内波观测方法第26页
    3.2 实验室内波第26-32页
        3.2.1 不同位置处的内波第27-30页
        3.2.2 内波演变第30-32页
    3.3 本章小结第32-34页
4 曝气条件对内波强化混合效果的影响第34-57页
    4.1 方法验证第34-38页
        4.1.1 波形特性参数的比较第34-37页
        4.1.2 能量特性参数的比较第37-38页
    4.2 曝气强度对内波混合贡献率的影响第38-44页
        4.2.1 A/T的变化第39-40页
        4.2.2 I的变化第40-42页
        4.2.3 内波对混合贡献的变化第42-43页
        4.2.4 有效功率的变化第43-44页
    4.3 跃温层厚度对内波混合贡献率的影响第44-47页
        4.3.1 A/T的变化第45页
        4.3.2 I的变化第45-46页
        4.3.3 内波对混合贡献的变化第46-47页
        4.3.4 有效功率的变化第47页
    4.4 温度梯度对内波混合贡献率的影响第47-54页
        4.4.1 A/T的变化第48-50页
        4.4.2 I的变化第50-51页
        4.4.3 内波对混合贡献的变化第51-52页
        4.4.4 有效功率的变化第52-54页
    4.5 曝气诱导内波对水体混合的影响因素第54-55页
    4.6 本章小结第55-57页
5 结论与建议第57-59页
    5.1 结论第57-58页
    5.2 建议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5页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UASB处理饮料废水污泥上浮诊断与调控研究
下一篇:石油污染土壤生物强化修复效果及毒性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