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电影叙事综论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0页 |
第一章 多重的叙事主题 | 第10-40页 |
第一节 家庭的裂变与重塑 | 第10-18页 |
一、碰撞与裂变 | 第10-13页 |
二、“已然”与“或然” | 第13-16页 |
三、父亲形象的重塑 | 第16-18页 |
第二节 情欲的隐匿与呈现 | 第18-25页 |
一、爱情的理智和情感 | 第19-21页 |
二、欲望的压抑和释放 | 第21-23页 |
三、同性恋的另类与普化 | 第23-25页 |
第三节 自我的寻找与认同 | 第25-32页 |
一、自我的迷失与寻找 | 第25-27页 |
二、身份的错位和定位 | 第27-30页 |
三、生命历程与人生成长 | 第30-32页 |
第四节 哲思的凸显与闪光 | 第32-40页 |
一、人性的审视与表现 | 第33-34页 |
二、生命的叩问和思考 | 第34-36页 |
三、信仰的奥义和探求 | 第36-40页 |
第二章 多维的叙事建构 | 第40-59页 |
第一节 叙事结构的张合 | 第40-46页 |
一、线性:经典好莱坞戏剧性结构 | 第40-42页 |
二、非线性叙事结构 | 第42-43页 |
三、叙事结构的双向性 | 第43-46页 |
第二节 叙事时间的向度 | 第46-52页 |
一、有条不紊的时间链条 | 第46-48页 |
二、现实与历史的时间交叉 | 第48-50页 |
三、电影时间的选择与变形 | 第50-52页 |
第三节 叙事空间的维度 | 第52-59页 |
一、封闭与开阔的物性空间 | 第52-54页 |
二、潜流与涌动的心灵空间 | 第54-56页 |
三、奇特与魔幻的超人空间 | 第56-59页 |
第三章 多样的叙事类型 | 第59-73页 |
第一节 片种类型的多样化 | 第59-64页 |
一、类型的多样 | 第59-62页 |
二、类型的兼容 | 第62-64页 |
第二节 商业片和艺术品的复合 | 第64-69页 |
一、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的叠加 | 第64-67页 |
二、雅俗共赏的认同 | 第67-69页 |
第三节 票房成就和电影奖项的双赢 | 第69-73页 |
一、票房成就 | 第69-71页 |
二、电影节殊荣 | 第71-73页 |
第四章 多彩的视听语言 | 第73-100页 |
第一节 流畅有序的镜像语法 | 第73-81页 |
一、准确凝练的场面调度 | 第73-76页 |
二、平稳和缓的镜头运动 | 第76-79页 |
三、寓意丰富的隐喻蒙太奇 | 第79-81页 |
第二节 优美诗意的影像修辞 | 第81-93页 |
一、优美精致的画面构图 | 第81-86页 |
二、光影交错的色彩效应 | 第86-90页 |
三、含蓄节制的电影声效 | 第90-93页 |
第三节 奇观化的数字影像 | 第93-100页 |
一、奇观化的视听效应 | 第93-96页 |
二、传统意境与现代技术 | 第96-98页 |
三、奇幻意境与 3D技术 | 第98-100页 |
结语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5页 |
附录 | 第105-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