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课题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1.3.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1 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思路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 研究理论基础 | 第16-28页 |
2.1 无刻蚀镀铁技术 | 第16-21页 |
2.1.1 无刻蚀镀铁技术简述 | 第16页 |
2.1.2 无刻蚀镀铁电源要求 | 第16-17页 |
2.1.3 无刻蚀镀铁工艺 | 第17-18页 |
2.1.4 镀铁层性能 | 第18页 |
2.1.5 镀铁层质量检验 | 第18-21页 |
2.2 电刷镀技术 | 第21-24页 |
2.2.1 电刷镀技术简介 | 第21页 |
2.2.2 电刷镀设备要求 | 第21页 |
2.2.3 电刷镀工艺 | 第21-23页 |
2.2.4 电刷镀镀层性能 | 第23页 |
2.2.5 电刷镀层质量检验 | 第23-24页 |
2.3 铸铁件特种焊接技术 | 第24-28页 |
2.3.1 铸铁焊技术简介 | 第24-25页 |
2.3.2 铸铁焊设备要求 | 第25页 |
2.3.3 焊接材料 | 第25页 |
2.3.4 铸铁焊工艺 | 第25-26页 |
2.3.5 铸铁焊质量检验 | 第26-28页 |
第3章 船用柴油机机体常见失效形式与再制造 | 第28-46页 |
3.1 船用柴油机机体常见失效形式 | 第28-30页 |
3.1.1 磨损 | 第29页 |
3.1.2 变形 | 第29页 |
3.1.3 裂纹 | 第29-30页 |
3.1.4 被动损坏 | 第30页 |
3.1.5 穴蚀 | 第30页 |
3.1.6 其它失效形式 | 第30页 |
3.2 船用柴油机机体检测方法及标准 | 第30-33页 |
3.2.1 检测方法 | 第30-32页 |
3.2.2 检测标准 | 第32-33页 |
3.3 船用柴油机机体再制造案例 | 第33-45页 |
3.3.1 “某庆”轮主机主轴瓦座孔现场加工再制造 | 第33-38页 |
3.3.2 某轮发电柴油机主轴瓦盖断裂后的再制造 | 第38-45页 |
3.4 总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船用柴油机曲轴常见失效形式与再制造 | 第46-69页 |
4.1 船用柴油机曲轴常见失效形式 | 第46-52页 |
4.1.1 轴颈磨损 | 第46页 |
4.1.2 腐蚀 | 第46-47页 |
4.1.3 轴颈烧损 | 第47-48页 |
4.1.4 裂纹 | 第48-51页 |
4.1.5 断裂 | 第51页 |
4.1.6 红套滑移 | 第51-52页 |
4.1.7 被动破坏 | 第52页 |
4.2 船用柴油机曲轴检测方法及标准 | 第52-54页 |
4.2.1 检测方法 | 第52-54页 |
4.2.2 检测标准 | 第54页 |
4.3 船用柴油机曲轴再制造案例 | 第54-66页 |
4.3.1 某轮发电柴油机曲轴烧瓦后的再制造 | 第54-59页 |
4.3.2 某工程船泥泵柴油机连杆伸腿后的曲轴再制造 | 第59-63页 |
4.3.3 曲轴强度校核计算在曲轴再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 第63-66页 |
4.4 总结 | 第66-69页 |
4.4.1 曲轴剩余强度的核算 | 第66-67页 |
4.4.2 同轴度 | 第67页 |
4.4.3 动平衡 | 第67页 |
4.4.4 圆根角强化 | 第67-69页 |
第5章 船用柴油机连杆常见失效形式与再制造 | 第69-85页 |
5.1 船用柴油机连杆常见失效形式 | 第69-71页 |
5.1.1 腐蚀 | 第69页 |
5.1.2 磨损 | 第69页 |
5.1.3 形位尺寸改变 | 第69-70页 |
5.1.4 连杆裂纹 | 第70-71页 |
5.1.5 连杆螺栓断裂 | 第71页 |
5.1.6 其它失效形式 | 第71页 |
5.2 船用柴油机连杆检测方法及标准 | 第71-74页 |
5.2.1 检测方法 | 第72-74页 |
5.2.2 检测标准 | 第74页 |
5.3 船用柴油机连杆再制造案例 | 第74-84页 |
5.3.1 齿面斜搭口连杆的再制造 | 第74-80页 |
5.3.2 某轮发电柴油机组合连杆烧瓦后的检测与再制造 | 第80-84页 |
5.4 总结 | 第84-8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作者简介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