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第四节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一 关于生态文明的建设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 关于绿色发展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6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六节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一 研究视角新颖 | 第16页 |
二 研究对象典型 | 第16页 |
三 注重实证分析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生态文明和企业绿色发展的内涵及其联系 | 第17-24页 |
第一节 生态文明概述 | 第17-18页 |
一 生态文明的含义 | 第17页 |
二 生态文明的特征 | 第17-18页 |
三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 第18页 |
第二节 企业绿色发展的内涵 | 第18-22页 |
一 绿色发展的含义 | 第18-19页 |
二 绿色发展的必要性 | 第19页 |
三 企业绿色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四 企业绿色发展模式 | 第21-22页 |
第三节 生态文明与企业绿色发展的关系 | 第22-24页 |
一 生态文明与企业绿色发展的区别 | 第22页 |
二 生态文明与企业绿色发展的联系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我国企业绿色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 第24-28页 |
第一节 我国企业绿色发展现状 | 第24页 |
第二节 我国企业绿色发展现存问题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我国企业绿色发展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25-28页 |
一 企业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 | 第26页 |
二 政府片面追求GDP | 第26页 |
三 法制部门监管力度薄弱 | 第26-27页 |
四 公民缺乏环保意识,舆论监督力度不够 | 第27-28页 |
第四章 河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绿色发展案例分析 | 第28-44页 |
第一节 河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绿色发展目标 | 第28-32页 |
一 实现进军西部服务西部的方针 | 第29页 |
二 形成高原特色的环保模式 | 第29页 |
三 体现国有企业勇于担当的社会形象 | 第29-30页 |
四 建立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企业文化体系 | 第30页 |
五 拉起安全生产和生命安全的管理防线 | 第30页 |
六 保持企业科学的管理与生产 | 第30-31页 |
七 建设幸福美好的矿山家园 | 第31页 |
八 延长企业生产加工链条提高资源利用率 | 第31-32页 |
第二节 河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绿色发展现存问题 | 第32-36页 |
一 煤炭业绿色发展现存问题 | 第32-33页 |
二 煤化工业绿色发展现存问题 | 第33-34页 |
三 矿区环境与企业发展关联度松散 | 第34-36页 |
第三节 对于河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绿色发展的若干建议 | 第36-44页 |
一 建设绿色企业文化 | 第36-37页 |
二 完善绿色发展制度 | 第37页 |
三 实施绿色生产 | 第37-39页 |
四 采用绿色制造 | 第39-41页 |
五 完善企业内部结构 | 第41-44页 |
第五章 生态文明视角下企业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 | 第44-54页 |
第一节 政府职能 | 第44-47页 |
一 加强宣传引导监管力度 | 第44-45页 |
二 完善关于企业绿色发展的法律法规 | 第45页 |
三 制定扶持、激励绿色发展的政策 | 第45-46页 |
四 大力进行企业绿色发展宣传教育 | 第46-47页 |
第二节 企业职责 | 第47-54页 |
一 转变企业价值观念 | 第47-48页 |
二 树立绿色生产意识 | 第48-49页 |
三 建设绿色企业文化 | 第49-50页 |
四 构建绿色发展评价体系 | 第50页 |
五 注重研发绿色生态技术 | 第50-52页 |
六 加强绿色发展多方合作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个人简历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