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1.2 选题的意义 | 第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5.1 文献分析法 | 第16页 |
1.5.2 田野调査法 | 第16页 |
1.5.3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 第18-23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1.1 基层 | 第18页 |
2.1.2 基层治理 | 第18页 |
2.1.3 公民参与 | 第18-19页 |
2.2 相关理论依据 | 第19-23页 |
2.2.1 人民主权理论 | 第19-21页 |
2.2.2 参与式民主理论 | 第21-22页 |
2.2.3 协商民主理论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东源县“民情恳谈会”活动发展现状 | 第23-30页 |
3.1 东源县的概况 | 第23-24页 |
3.2 “民情恳谈会”活动产生的背景 | 第24页 |
3.3 “民情恳谈会”活动的组织领导 | 第24-25页 |
3.4 “民情恳谈会”活动的基本原则 | 第25-26页 |
3.4.1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 第25页 |
3.4.2 服务群众,注重民生 | 第25页 |
3.4.3 创新方法,依法办事 | 第25-26页 |
3.4.4 务求实效,取信于民 | 第26页 |
3.4.5 积极引导,协同共治 | 第26页 |
3.5 “民情恳谈会”活动的内容、方式和形式 | 第26-27页 |
3.5.1 活动内容 | 第26页 |
3.5.2 活动方式和形式 | 第26-27页 |
3.6 “民情恳谈会”活动的步骤 | 第27-28页 |
3.6.1 活动准备环节 | 第27页 |
3.6.2 恳谈交流环节 | 第27-28页 |
3.6.3 问题落实环节 | 第28页 |
3.6.4 结果反馈环节 | 第28页 |
3.7 “民情恳谈会”活动的督导考核方式 | 第28-30页 |
第四章 东源县“民情恳谈会”活动运行现状分析 | 第30-45页 |
4.1 对运行情况的问卷调查的统计 | 第30-34页 |
4.2 开展“民情恳谈会”活动的必要性分析 | 第34-36页 |
4.2.1 开展“民情恳谈会”活动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体现 | 第34页 |
4.2.2 开展“民情恳谈会”活动是扩展基层民主的有效途径 | 第34页 |
4.2.3 开展“民情恳谈会”活动是构建多元治理格局的基本保障 | 第34-35页 |
4.2.4 开展“民情恳谈会”活动是提高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举措 | 第35页 |
4.2.5 开展“民情恳谈会”活动是维护基层和谐稳定的安全阀门 | 第35-36页 |
4.3 “民情恳谈会”活动中建立的机制 | 第36-39页 |
4.3.1 组织领导和挂钩指导机制 | 第36页 |
4.3.2 信息公开机制 | 第36-37页 |
4.3.3 程序机制 | 第37-38页 |
4.3.4 结果反馈机制 | 第38页 |
4.3.5 督导考核机制 | 第38-39页 |
4.3.6 协同共治机制 | 第39页 |
4.4 东源县“民情恳谈会”活动取得的成效 | 第39-43页 |
4.4.1 宣传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进一步确保了党令政令畅通 | 第40页 |
4.4.2 拓宽了民意表达渠道,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 第40页 |
4.4.3 增强了群众观念,进一步转变了党员干部作风 | 第40-41页 |
4.4.4 解决了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 第41-42页 |
4.4.5 锻炼了党员干部队伍,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能力水平 | 第42页 |
4.4.6 提升了科学决策水平,进一步增强了基层治理能力 | 第42-43页 |
4.5 东源县“民情恳谈会”活动存在的问题 | 第43-45页 |
4.5.1 在公民层面存在的问题 | 第43页 |
4.5.2 在组织方层面存在的问题 | 第43-45页 |
第五章 完善公民参与基层治理的对策建议 | 第45-49页 |
5.1 强化公民参与意识,提高公民民主观念 | 第45页 |
5.2 加强公民参与引导,规范公民参与行为 | 第45-46页 |
5.3 发展基层社会组织,构建多元参与力量 | 第46-47页 |
5.4 完善公民参与机制,提升基层民主进程 | 第47页 |
5.5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公民参与权益 | 第47-4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 | 第54-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件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