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工艺美术论文--中国工艺美术论文--工商工艺美术论文--广告论文

情感诉求在家庭伦理平面公益广告中的应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第11-12页
    1.3 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14页
第二章 家庭伦理的时代意义第14-25页
    2.1 家庭伦理观念的传承与发展第14-16页
        2.1.1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基本规范第14-15页
        2.1.2 现代家庭伦理观念对传统观念的发展第15页
        2.1.3 时代变迁下的新型家庭关系第15-16页
    2.2 家庭伦理观念的淡漠与社会道德的沦丧第16-18页
        2.2.1 长幼尊卑与尊老爱幼第17页
        2.2.2 家族意识的衰退与个人利益的兴起第17-18页
        2.2.3 家风、家训的淡漠与社会道德的失范第18页
    2.3 家庭伦理、民族性格与设计三者之间的关系第18-22页
        2.3.1 中西家庭伦理观念对民族性格的影响第18-19页
        2.3.2 民族性格对设计风格的影响第19-20页
        2.3.3 家庭伦理观念对各国“家”主题公益广告发展的影响第20-22页
    2.4 解放初期至今,我国家庭伦理平面公益广告情感表现形式的变换第22-25页
        2.4.1 家庭伦理平面公益广告的初级形态(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第23-24页
        2.4.2 家庭伦理平面公益广告的多元化形态(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第24-25页
第三章 情感诉求方式的类型及具体应用第25-53页
    3.1 公益广告与家庭伦理的关系第25-28页
        3.1.1 公益广告的伦理价值第25页
        3.1.2 公益广告与家庭伦理的共通点第25-26页
        3.1.3 公益广告与家庭伦理融合的原因第26-27页
        3.1.4 公益广告对于家庭伦理道德问题的关注第27-28页
    3.2 家庭伦理公益广告的诉求表现第28-44页
        3.2.1 积极情感诉求——温情、怀旧、幽默第29-35页
        3.2.2 消极情感诉求——同情、恐惧、内疚第35-44页
    3.3 消极情感诉求与当代“家”主题公益广告的高匹配度第44-45页
        3.3.1 从心理学角度看两者的关联第44页
        3.3.2 从负面新闻具有的积极功能看两者的关联第44-45页
        3.3.3 从民族心理角度看两者的关联第45页
    3.4 视觉元素的情感体现第45-53页
        3.4.1 影像图形的情感表达第45-47页
        3.4.2 绘画性图形的情感表达第47-50页
        3.4.3 新兴科技丰富视觉元素的情感体验第50-53页
第四章 家庭伦理平面公益广告的社会功能及反思第53-58页
    4.1 家庭伦理平面公益广告的社会功能第53-54页
        4.1.1 认识与教化功能第53-54页
        4.1.2 审美功能第54页
        4.1.3 对商业广告的制约功能第54页
    4.2 对家庭伦理平面公益广告的反思第54-58页
        4.2.1 广告主题选择的偏向性第55-56页
        4.2.2 情感诉求表现方式的偏向性第56-58页
第五章 毕业创作第58-70页
    5.1 主题、情感诉求方式、创作风格的确立第58-59页
    5.2 孩子的德育教育系列海报第59-64页
    5.3 夫妻的双城生活系列海报第64-66页
    5.4 关爱父母系列海报第66-7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附录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国广告女性形象元素设计潮流研究
下一篇:陶瓷茶具设计中的人性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