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问题与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5-17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2.2.1 文献资料法 | 第15页 |
2.2.2 录像分析法 | 第15页 |
2.2.3 比较分析法 | 第15-16页 |
2.2.4 数理统计法 | 第16-17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17-42页 |
3.1 惊险性动作概述 | 第17-21页 |
3.1.1 惊险性动作的特点 | 第17-18页 |
3.1.2 个人项目价值的变化分析 | 第18页 |
3.1.3 惊险性动作发展进程的变化分析 | 第18-20页 |
3.1.4 个人项目惊险性动作价值变化分析 | 第20-21页 |
3.2 中外艺术体操运动员惊险性动作技术水平现状对比分析 | 第21-40页 |
3.2.1 惊险性动作数量的比较分析 | 第21-22页 |
3.2.2 惊险性动作价值的比较分析 | 第22-28页 |
3.2.3 惊险性动作中旋转动作类型的比较分析 | 第28-31页 |
3.2.4 惊险性动作空间运用的比较分析 | 第31-34页 |
3.2.5 惊险性动作中抛、接器械类型的比较分析 | 第34-37页 |
3.2.6 惊险性动作时间分布的比较分析 | 第37-39页 |
3.2.7 惊险性动作中完成质量的比较分析 | 第39-40页 |
3.3 艺术体操惊险性动作的发展趋势 | 第40-42页 |
3.3.1 完成质量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 | 第40-41页 |
3.3.2 动作编排不断创新的发展趋势 | 第41页 |
3.3.3 结合更多旋转数量和旋转加分因素的发展趋势 | 第41页 |
3.3.4 器械抛接类型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 第41-42页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2-45页 |
4.1 结论 | 第42-43页 |
4.2 建议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附录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