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注释说明汇集表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1.3.1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5-16页 |
1.3.2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16-17页 |
1.4 论文的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第2章 项目质量管理基本理论概述 | 第18-29页 |
2.1 理论知识 | 第18-22页 |
2.1.1 项目概述 | 第18页 |
2.1.2 项目管理概述 | 第18-19页 |
2.1.3 项目质量管理概述 | 第19-20页 |
2.1.4 项目质量管理内容和要求 | 第20-22页 |
2.2 汽车新产品开发项目质量管理 | 第22-29页 |
2.2.1 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及工具 | 第22-24页 |
2.2.2 汽车开发项目质量管理的目的 | 第24-28页 |
2.2.3 汽车新产品开发项目质量管理的过程 | 第28-29页 |
第3章 Y公司产品开发流程及项目质量管理 | 第29-47页 |
3.1 Y公司整车开发流程介绍 | 第29-32页 |
3.1.1 整车开发流程基本框架 | 第29-31页 |
3.1.2 整车开发流程阶段划分 | 第31-32页 |
3.2 Y公司整车产品开发质量管理 | 第32-43页 |
3.2.1 项目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 第32-33页 |
3.2.2 项目质量管理过程分析 | 第33-43页 |
3.3 Y公司整车产品开发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 第43-46页 |
3.3.1 组织机构设置 | 第43-44页 |
3.3.2 质量体系不健全 | 第44-45页 |
3.3.3 前期质量策划内容不完整 | 第45-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新产品开发质量管理体系的搭建 | 第47-61页 |
4.1 搭建新产品开发质量管理体系 | 第48-53页 |
4.1.1 质量门建设结构 | 第48-51页 |
4.1.2 质量门设定 | 第51-52页 |
4.1.3 质量门的步骤及流程 | 第52-53页 |
4.1.4 质量门通过标准及状态 | 第53页 |
4.2 新质量管理体系下的项目组织结构 | 第53-55页 |
4.3 新项目组织结构下的质量门业务职责及责任分工 | 第55-56页 |
4.4 质量指标及目标体系设定 | 第56-57页 |
4.5 新产品开发过程质量管理 | 第57-60页 |
4.5.1 设计开发阶段过程质量管理 | 第57-59页 |
4.5.2 质量功能展开(QFD)方法的运用 | 第59页 |
4.5.3 整车质量管理 | 第59-6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开发质量管理体系在A产品中的应用及评价 | 第61-70页 |
5.1 搭建A产品质量门框架 | 第61页 |
5.2 建立A产品质量指标及目标体系 | 第61-63页 |
5.2.1 质量指标和目标体系设定 | 第63页 |
5.2.2 A产品质量目标达成率 | 第63页 |
5.3 A产品开发项目组织机构 | 第63-64页 |
5.4 质量过程管理评价 | 第64-70页 |
5.4.1 造型方案VR虚拟评审 | 第64页 |
5.4.2 整车技术方案VR虚拟评审 | 第64-66页 |
5.4.3 运用质量功能展开(QFD)方法进行零部件质量控制 | 第66-70页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0-73页 |
6.1 本文研究结论 | 第70-71页 |
6.1.1 梳理了新项目质量管理相关理论 | 第70页 |
6.1.2 Y公司产品开发项目质量管理 | 第70页 |
6.1.3 Y公司新产品开发质量管理体系搭建 | 第70-71页 |
6.1.4 对Y公司新产品开发质量管理体系评价 | 第71页 |
6.2 对非自主品牌企业的适应性 | 第71-72页 |
6.2.1 非自主品牌发展现状 | 第71页 |
6.2.2 非自主品牌发展现状 | 第71页 |
6.2.3 项目质量管理体系适应性 | 第71-72页 |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72-73页 |
6.3.1 研究对象需扩大涉及面 | 第72页 |
6.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有待完善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附录和清单 | 第76-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