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茄果类论文--辣椒论文

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遗传分析及QTL定位

摘要第8-10页
英文摘要第10-11页
1 前言第12-24页
    1.1 试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2页
    1.2 维生素C的研究进展第12-16页
        1.2.1 维生素C的遗传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2 维生素C的生物合成途径第13-14页
        1.2.3 维生素C合成途径的几个关键酶第14页
        1.2.4 维生素C代谢及相关基因第14-15页
        1.2.5 维生素C含量的几种主要测定方法第15页
        1.2.6 维生素C含量的的QTL第15-16页
    1.3 分子标记在辣椒上的应用的研究进展第16-22页
        1.3.1 分子标记简介第16-18页
        1.3.2 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研究第18页
        1.3.3 辣椒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第18-19页
        1.3.4 目的基因定位第19-22页
    1.4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5 技术路线第23-2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4-34页
    2.1 实验材料及试剂第24页
        2.1.1 试验材料第24页
        2.1.2 试验所用主要试剂第24页
        2.1.3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24页
    2.2 试验方法第24-25页
        2.2.1 性状测定方法第24-25页
        2.2.2 田间数据的分析方法第25页
    2.3 分子标记试验设计和方法第25-34页
        2.3.1 辣椒基因DNA的提取第25-26页
        2.3.2 SSR标记第26-28页
        2.3.3 AFLP分子标记第28-32页
        2.3.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32页
        2.3.5 辣椒果实Vc含量的遗传模型的确立第32页
        2.3.6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第32-33页
        2.3.7 辣椒果实维生素 C 含量相关的 QTL 定位第33-3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4-48页
    3.1 6个世代辣椒果实Vc含量及果实相关性状的表现第34页
    3.2 F_2群体正态分布检测第34-35页
    3.3 F_2辣椒果实Vc含量及果实相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第35-36页
    3.4 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遗传模型的确立第36-38页
        3.4.1 遗传模型的选择第36页
        3.4.2 模型适合性检验第36-38页
    3.5 辣椒基因组DNA的提取结果第38-39页
    3.6 AFLP分子标记第39-42页
        3.6.1 AFLP酶切连接图片第39-40页
        3.6.2 AFLP预扩增图片第40页
        3.6.3 AFLP选择性扩增第40页
        3.6.4 AFLP分子标记引物筛选第40-41页
        3.6.5 AFLP分子标记在F2群体的扩增第41-42页
    3.7 SSR分子标记第42-43页
        3.7.1 SSR分子标记引物在亲本间的筛选第42-43页
        3.7.2 SSR分子标记引物在F2群体的扩增第43页
    3.8 遗传图谱的构建第43-45页
    3.9 辣椒果实维生素含量的QTL第45-46页
    3.10 辣椒高维生素C含量种质资源的筛选第46-48页
4 讨论第48-50页
    4.1 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相关性第48页
    4.2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第48页
    4.3 辣椒果实维生素C含量遗传模型第48-49页
    4.4 辣椒果实维生素含量QTL分析第49-50页
5 结论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63页
附录第63-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甜瓜果实性状表型分析及其CAPS标记的研究
下一篇:茉莉酸甲酯对罗汉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的影响及罗汉果中bHLH转录因子的初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