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信道测量与建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语 | 第14-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3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5-20页 |
1.1.1 可见光通信技术概括 | 第15-18页 |
1.1.2 可见光通信系统信道建模 | 第18-20页 |
1.1.3 可见光通信系统光源优化分布 | 第20页 |
1.2 本文的研究工作和章节安排 | 第20-23页 |
1.2.1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20-21页 |
1.2.2 章节安排 | 第21-23页 |
第2章 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信道特性 | 第23-35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概述 | 第23-27页 |
2.2.1 光通信与传统无线通信对比 | 第23-25页 |
2.2.2 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信道特性 | 第25-27页 |
2.3 光电器件 | 第27-33页 |
2.3.1 LED基本特性 | 第27-32页 |
2.3.2 光电二极管基本特性 | 第32-33页 |
2.4 系统噪声简介 | 第33-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室内可见光通信信道测量与建模 | 第35-55页 |
3.1 引言 | 第35-36页 |
3.2 光信道建模 | 第36-42页 |
3.2.1 光信道特征 | 第36-37页 |
3.2.2 直射径冲激响应 | 第37-38页 |
3.2.3 反射径冲激响应 | 第38页 |
3.2.4 光信道整体冲激响应 | 第38-39页 |
3.2.5 仿真分析 | 第39-42页 |
3.3 电信道建模 | 第42-53页 |
3.3.1 使用实测数据建立线性信道模型 | 第43-45页 |
3.3.2 使用实测数据建立非线性信道模型 | 第45-53页 |
3.4 整体信道分析 | 第53-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室内可见光通信信号分布优化 | 第55-73页 |
4.1 引言 | 第55页 |
4.2 接收平面光照度和光功率描述 | 第55-57页 |
4.2.1 接收平面光照度 | 第55-56页 |
4.2.2 接收平面光功率 | 第56-57页 |
4.3 典型室内光源布局仿真分析 | 第57-63页 |
4.3.1 室内模型参数 | 第57-58页 |
4.3.2 典型LED阵列方案仿真分析 | 第58-63页 |
4.4 利用遗传算法优化光照度和光功率分布 | 第63-71页 |
4.4.1 优化问题 | 第63-64页 |
4.4.2 遗传算法 | 第64-65页 |
4.4.3 遗传算法基本设定 | 第65-67页 |
4.4.4 遗传算法仿真表现分析 | 第67-7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5章 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模拟收发机硬件设计 | 第73-85页 |
5.1 引言 | 第73页 |
5.2 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模拟硬件设计 | 第73-82页 |
5.2.1 模拟硬件总体方案设计 | 第73-74页 |
5.2.2 发射机模拟硬件设计 | 第74-78页 |
5.2.3 接收机模拟硬件设计 | 第78-82页 |
5.3 性能测量 | 第82-8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6.1 本文的研究成果 | 第85页 |
6.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页 |